本文作者:王文龙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30期 本文字数:2579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我国的课堂教学也在全方位地改进与提升,而当前探索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成为一线教师的重要命题,因此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探究也势在必行。初中生的身心发展有其独特的规律,处于培塑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德育需要同步跟进,尤其是发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主阵地的作用,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素养。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借助一定的方法与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的热情与欲望,积极投入学习中,充分发挥自我的主体性,获得综合能力的培养与发展,真正实现有效教学。一、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现状
首先,教学内容的实践性不足。当前的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的紧密度联系不够,内容中所讲述的知识缺乏生活气息,未能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很难触动到学生的内心思想与道德情操,也不利于对学生良好品德进行有效塑造。不少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知识的认知仍然停留于课本,未能主动积极地将其与自己的实际生活进行联系,以及进一步理解内容和观照自我思想与言行。
其次,教学方法较为陈旧。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帮助学生塑造良好道德品质,拥有一定的道德情操,这就需要学生调动自我主动性和积极性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感悟。但教师并未充分认识到学生主体理解内容的重要性,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多以单向知识传授为主,而且教学内容又缺乏生活气息,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兴趣索然,无法产生更多的感悟。教师单向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主体性得不到凸显,久而久之也容易造成学生的一种思想惰性,使学生对事物的分析以及独立性的思维都较为欠缺,这对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判断是非、辨别美丑的能力都产生一定的阻碍作用。
最后,課堂评价方式较为单一。教师未能重视课堂评价这一环节,也没有正确认识到有效评价带给学生的良好效应。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并不是以分数来考量的学科,教师要真正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情绪与心理状态等,通过多元的评价方法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果得以明晰化。评价方式的单一导致对学生参与学习全过程缺乏客观性评价,而以结果性评价作为评价标准,却忽视了形成性、过程性的评价,也有些评价流于形式,这都不利于学生感悟道德与法治课上的相关知识,由此来引发内心对自我品行的一种评价,进而努力弥补不足、坚定信念。
二、体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具体实施策略
(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设计问题
课堂上,教师通过结合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有效思考。而教师在提出问题之后,给予学生思考的空间与时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其在思考探索中获取答案。教师应避免形式化的教学方式,以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难度适宜的问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对问题的思考、探究以及解决的全过程,让学生调动自我的认知经验,不断满足学生的认知需求。而作为教师,应明确教学目标,避免冗长讲述和学生被动听讲,多给予学生思考和讲述的时间以及动手实践的平台与机会,通过教学与评价相结合,不断提高学生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知识的有效性。教师除了给予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与空间之外,还需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时间,通常把握在10分钟左右,让学生自读、自学、快速阅读,对重点的观点与知识点进行标记,这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第一步,为之后的讨论以及分析做好基础。学生在初步感知知识后,围绕学习的内容进行讨论,相互之间帮助解决发现的疑难问题,如果无法解决,再由整个班级或者教师来进行解决。整个讨论过程也是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及时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学会合作的过程,碰撞起思维火花。在分析问题中,则由教师对学生的提交问题进行整理,筛选出共性问题或者个性问题加以分析,最终得出结论。进入分析、总结、得出结论这些环节,则需教师通透深入分析教材,琢磨不同的问题,做到有的放矢、心中有数,才能驾驭课堂,也满足学生的所需。课堂的有效性,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内在的品质与素质以及外显的能力与运用上。对于学习效果最好的衡量就是检验,而这一载体通常是练习或者是训练。引导学生分析练习题,培养学生的合作习惯,同时通过有层次地设计练习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体验到成功感,产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实践题中也让学生知行合一,将内在认知不断地转化为外显的表现中。
(二)师生之间达成有效互动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之中,教师避免运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开展教学,一味地进行机械式的灌输,无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而真正引发学生思考问题,获得品德上的培育,提升自觉意识,都需激发起学生主动获取知识的积极性。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导向以及价值观念,其内容也是围绕着教会学生如何与教师、同学、父母等正确交往的方法,以此来培养学生的自强自立、责任意识,牢固树立法律观念。如果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一味地让学生死记硬背条条框框的东西,反而不利于学生真正地汲取这一课堂的知识养分,也无法内化为学生的思想与观念,更无法落实到行动上。单纯的说教实际上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效果不大。在课堂上,师生之间达成有效的互动,借助有效提问来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可以通过问题串层层递进调动学生对问题的思考,,还可以形成环环相扣的追问。而学生在这一问题的思考中会自觉地反思自我行为,认可自身存在的错误观念,重新树立正确的思想与观念。就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重难点问题,组织学生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讨论交流,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而有的学生在遇到不懂的问题,或者是小组合作学习中难以得出一致的答案时,都应及时与教师进行交流与沟通。而教师在巡视过程中也及时发现各小组学生所遇到的难题,并积极加以点拨与指导,从而实现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切实以学生为中心,才能达到主动学习的目的,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设计问题时,与学生产生有效的互动,了解和发现学生在认知方面以及价值观上所存在的问题或者不足,找准其薄弱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更快地帮助学生解决知识吸纳过程中的问题,促进学生改变观念,助力其发展。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