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在线投稿

发送到桌面 | 新课程征稿函下载 | 万方网查重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万方网查重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在线投稿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杂志下半年版面收稿中
  • 《新课程》杂志2021年全年目录汇总
  •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浅谈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有效备课

2023-02-21  |  所属栏目: 来稿选登  |  阅读次数: 

本文作者:张倩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636

   摘 要:众所周知,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备课时的酝酿、准备、预设、设计为上好一节课奠定基础。在新课标以历史五大核心素养指导历史教学以来,教师的备课方式也要相应发生变化。通过具体教学案例,从课程标准、学情、教学设计等方面,探究如何在日常备课中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关键词: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有效备课;课程标准
   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科核心素养无疑是一个关键词。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到“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大历史核心素养的转变,给历史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日常教学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需要教师在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反思等各个环节中摸索、积累、感悟。“备好课”作为“上好课”的前提,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人教版必修2第14课“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为例,浅谈如何在学科核心素养的指导下实现有效备课。
   一、转变思维,以五大核心素养引领备课
   长期以来,在历史学科三维目标的指引下,日常备课的思维几乎有了固定的模式,教师在教学中也能驾轻就熟。而2017年历史新课标的出现需要教师积极转变思维和观念,用五大核心素养总领全局,引领备课。在这个标准指引下,教师要备好课,就要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要真正将课堂塑造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场所。[1]我认为,这是贯彻学科核心素养实现有效备课的前提和基础。
   在“物质生活与习俗的变迁”一课的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计等各个环节,我都按照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的要求,进行精心准备、分析和设计,力求凸显素养的要求。
   旧版课标对本课作了如下要求:“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在此基础上,以核心素养为引领,备课时我认为应明确以下教学目标:通过探究影响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因素让学生掌握唯物史观;通过识记不同时期物质生活与习俗变化的史实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史料分析、问题探究等教学方式体现史料实证和历史解释;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和教师积极引导落实家国情怀的要求。只有备课思维的转变,才能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目标。
   例如,关于本课如何落实唯物史观的目标,笔者设计了一个史料阅读、问题探究的环节,这也符合史料实证的要求。通过多媒体展示两段文字史料,指导学生阅读史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及特点。学生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中国近现代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根本上是由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这样唯物史观的目标自然而然就达成了。
   二、关注学情,发掘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
   有效备课是为了取得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能有所得、有所思、有所获。因此,在备课时对学情的分析是必不可少的。2017年版的历史新课标中明确了“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要促进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2]而在核心素养目标指引下的“备学生”,要求教师不能拘泥于常规和传统,还要更新观念,发掘目标达成的有效途径,探索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和育人点融合,形成学生的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导向的备课》一书中提出,教师在备课时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学习能力、学习兴趣点,将教材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情感体验结合起来。为达到上述要求,在备课时,我特意运用了多媒体展示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其实本课的内容对学生还是比较有吸引力的,学生觉得“物质生活与习俗”这个话题还是很有趣的。但由于教材展示的图片较少,文字偏多,给学生的直观感受和情感体验不够,所以我特意设计了“图说变迁”这个环节,通过展示相关历史图片,让学生感受、理解“服饰之变”“饮食之变”“住宅之变”和“移风易俗”。从后来的课堂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对这一部分的学习积极性尤为高涨,课堂氛围良好,相关教学目标通过这种轻松愉快的方式就达成了。
   例如,本课的导入笔者就通过一幅老照片为学生创设了一个新颖有趣的情境。多媒体展示一幅印度著名诗人泰戈尔在20世纪30年代访华时,与诗人徐志摩、林徽因及其他清华学子的合影。教师提出问题:照片中的人物在服饰上有何特点?为什么会呈现这样的特点?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迁?带着这些问题导入本课,既调动了学生的思维,也提高了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
   三、精心设计,“多管齐下”落实素养要求
   (一)整合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在备课时,要以教材为依托,但不能完全拘泥于教材内容。为了更好地体现核心素养和教学效果,我对本课教材内容进行了大胆整合,包括教材顺序和结构的调整、某些教材内容的淡化和补充,改变了教材以时间为脉络的平铺直叙,,而是聚焦“四大变迁”来设计教学环节。
   依据这个思路,我将本课设计为三个环节:“图说变迁”“解析变迁”“感悟变迁”。在“图说变迁”环节,通过展示四组具有代表性的历史图片,引导学生提取图片中的有效历史信息,完成本课的知识任务。在“解析变迁”环节,通过展示几则文字材料,引导学生掌握解读材料的方法,探尋变迁背后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因素,培养学生利用唯物史观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完成本课的能力任务。在“感悟变迁”环节,通过创设情境、合作探究等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索、感悟,完成本课价值观的升华。
   (二)搜集素材,精心设计问题探究
   问题探究是历史教学常用的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史料分析的方式来探究如下历史问题:“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与习俗变迁的原因和特点”。这个问题是对教材内容的补充、归纳和拔高,需要学生有归纳概括历史现象、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述等能力。除了利用教材文字,我还在备课前通过阅读相关历史书籍、网站、期刊,如《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国近代史》《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等,多方面搜集史料,有所取舍,为我所用,力求在选取史料的信度和效度、问题设置的难易程度、参考答案的语言精练度等方面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谈贯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下的有效备课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522.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3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40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39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38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37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36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2年35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6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5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4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3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新课程》杂志社最新征稿通知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G4纯教育期刊,
  • 现代职业教育收录情况/影响因子
  • 《新课程》杂志是国家新闻出版署
  • 现代职业教育编辑部2015年征稿
  • 《新课程学习》杂志论文格式要求
  • 《新课程》杂志新版封面预览
  • 《新课程》杂志论文格式要求

最新文章

  • 提升高中语文朗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
  • 初探中职生英语课堂退缩行为与干预策略
  • 课程思政背景下谈中职体育排球课程教学的实践
  • 技工院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研
  • 探讨基于1+X证书制度的幼儿照护实训教学
  • 互联网时代中职思政课的创新策略
  • 中职生音乐素养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策略研
  • 中职旅游管理专业技能训练教学策略
  • 基于问题驱动的3W教学法在中职机械制图教学中的
  • 新课程标准下中职语文课程思政路径及方法
  •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研究
  • “节”与“结”
  • “双减”背景下将“立德树人”思想有效融入小
  • 探索“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有效落实减负
  • 中职学校预防师生关系冲突的策略
  • 中职生成就动机、社会支持与自豪感的关系研究
  • 试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 中职学校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互动机制构建
  • 浅谈核心素养导向下中职音乐鉴赏课学业评价
  • 信息技术在中职建筑制图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方式

新课程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学术期刊网 | 新课程杂志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万方网论文检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3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稿件查询
  • 在线投稿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