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倪志文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9期 本文字数:2532
摘 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我国教育事业改革今非昔比,大数据将作为教育资源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课程也应当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积极应用大数据,教师通过大量的数据来对学生进行研究分析,预测学习成效,反思自身教学风格和课堂掌控程度等,加深学生对信息技术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的兴趣。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大数据;应用;实践;思考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数据应运而生。大数据技术是以互联网环境为依托,以云计算为信息处理方式,为用户提供对应的数据信息,满足用户对数据信息的需要。随着数据时代的来临,大数据技术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并且将大数据技术运用到各行各业的经营管理模式中,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新时代,教育领域到处充满着大数据,学校的正常管理、日常工作、师生生活、考试成绩、学生的成长、各项工作活动的评价反馈等都可以转化为大数据。教育大数据从各个角度不断改变着教育理念和教育的思维方式。
一、大数据应用的必要性
科技发达的今天,信息畅通,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捷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大数据就是这个科技时代的产物,其具有信息多样化、速度快、精确性、容量大、多源性的特点。而教育教学中的大数据可以帮助教师迅速捕捉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和方向,使教师将最新的知识和资源带进教学、融入课堂。
在信息技术学科中,大数据既是教学内容,又是教学辅助工具。新时代,我们的生活、工作无处不存在信息的传递,而信息技术能力的拥有已成为社会对人才的一个必要要求,相较于其他学科,信息技术有其独特的优势。第一,信息技术教育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主动探究能力,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综合素质得到培养。第二,信息技术课程有助于学生拓展思维、激发创新精神、提高学习兴趣。第三,学习计算机知识要求学生深入思考,有强大的自律自强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独立探究和进取能力。第四,信息技术教育对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发挥着重要作用,而且掌握信息技术能力也是素质教育要求的重要内容。第五,学生操作计算机的过程就是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操作的过程,是抽象的概念向最终结果转化的过程。因此,信息技术课堂中大数据的应用是非常必要的。
二、大数据在信息技术课堂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程度不够,大数据应用不足
根据教育部对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规定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以操作性、实践性、创新性为特征制定学习领域,初中信息技术课时不少于68学时,高中信息技术要求70~140学时”。但是学校注重应试教育,淡化信息技术课程,往往造成一些主要科目占用信息技术课堂,导致信息技术课时不够,无法完成教学任务或教学任务完成仓促。另外,由于信息技术课并不影响学生升学,因此很多学生包括学校领导并不重视这门课程,有些学校形象性地开设信息技术课,课时不够,形同虚设,而且缺乏严格的考核标准和制度。部分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属于中途转岗,专业基础薄弱,教学经验不足,动手操作能力欠缺,再加上受各种传统氛围的影响和约束,教学方法死板,理论知识不足,不能运用大数据资源作为课堂支撑。这些现状不仅会打消教师的积极性和上进心,还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
(二)教学形式单一,与大数据融合不足
现在,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模式陈旧,形式单一,大数据与课堂脱离、脱节的现象。传统的信息技术课堂以教师的讲授和演示为主,教师讲得多,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少,这样的课堂呈现氛围不浓,学生主观能动性差,注意力难以集中,提不起学习兴趣,甚至还会让学生产生厌倦的心理,课堂效果自然就差。当今信息化时代,大数据伴随学生的成长,学生从小就接触电脑、手机等,基本的动手操作一般都会,但是信息技术课程传授的是严肃的程序化操作知识,如果学生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课堂教学的预期目的就无法达到,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大数据资源,融入我们的课堂,多角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独立自主探究,使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得到充分的培养。
(三)师资力量薄弱,学生个体有差异
在新课程标准下,我国对信息技术教师的专业能力和中小学生对信息技术的掌握程度提出了一定的要求。目前,一些中学信息技术教师教学方式传统,教学观念没有跟上时代步伐,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或由于学生家庭条件和所处学习环境的各不相同,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另外,一些学生觉得信息技术知识枯燥乏味,学生进入机房关注的只是游戏、网页、视频、网聊等,很少有学生会按照要求进行计算机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
(四)信息化建设不足,缺乏硬件、软件
信息技术中的硬件和软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也是信息技術发展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硬件是设备或部件,看得见、摸得着,软件以文档和程序的形式存在,通过运行得以体现。信息化技术课程开展的前提必须是拥有信息化建设所需的硬件设备和相应的软件配套。目前,许多初高中学校信息化建设缺乏,或者是信息化建设零碎化,硬件建设跟不上,软件不配套,网络不达标,究其原因是管理层认识不到位,加之学校资金短缺,没有专门的管理团队和设备,不能实现信息管理平台和信息数据库的建立等,这就成为制约中学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三、大数据应用过程中的问题对策
(一)互联互通,破除数据各自为阵
为了更好地开展信息技术教学,学校管理层要强化管理力度,统筹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环境建设,完善信息化设施配备,尽可能地配备专业教师,按照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标准要求,开足开齐信息技术课时,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推动计算机课程的开展。统筹安排,建立满足需要的校园网,建立大数据平台,破除数据各自孤立的现状,,实现学校信息资源共享,完善学校信息化建设,积极为信息技术课程的开展创造条件。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信息技术课堂大数据应用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