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祁红卫 发表期数:新课程 2022年28期 本文字数:2494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是一项基本的环节,也是关键的环节,通过抓好阅读教学这一环节,才能切实地占领语文教学的主阵地。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實施,在对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设计阅读教学方案,在进一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同时,提升鉴赏能力、写作水平,也使其人文素养得以培养。在日常生活中,搜集处理信息、认识发展世界、不断地发展思维,同时也获得审美体验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阅读,而阅读也成为语文教学的一个中心,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有效的阅读教学,集听、说、读、写训练为一体,不断帮助学生积累语文知识,拓展思维,提升综合能力,尤其是对于阅读教学,更需要引发他们的阅读兴趣,使他们学会阅读。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分析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当前,面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教学方法不当、学生处于浅层阅读及其主体性未能被充分挖掘等现状进行分析。
(一)教学方式机械,限制学生思维
在具体的阅读教学中,教师围绕文本所设计的问题过于死板与机械,使得学生分析、探究问题的思维方式比较局限,思路也比较狭窄,使学生无法触摸到文本的内涵。同时在教师统一划之的标准答案之下,也限制了他们的思维。
(二)阅读浅尝辄止,未能披文入情
教师的阅读教学处于表面阶段,未能引导学生深入文本的内里,真正触摸文本内核。在不少的课堂中可以发现,教师对于一节课的讲授始终是浅层阅读、蜻蜓点水。显而易见,引领学生深入解读和围绕关键词句对文章的内核加以触摸,挖掘更多的文本所蕴含的内蕴则显然不足。有些人认为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如果讲得太深、太广的话,学生的思维跟不上,而他们的记忆力也是有限的,这恰恰说明教师没有为学生提供深入阅读的指引,教师激发学生探究欲望的引导与点拨还不够恰当,导致学生无法通过一些文本的深入解读,感受和欣赏文本所蕴藏的美,未能发挥出文本思想培育人心的这一功能。小学语文课本中所选择的文本都是优秀经典之作,含有丰富的人文素养,对学生的精神与正确的引领充满了满满的正能量。而如何让学生通过对文本的欣赏,进一步从中发现人性之美,发现自然之美,使其情感与文本产生共鸣?则需要自主搜集和了解文本作者生活的环境,自主了解文本体现的社会背景,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变得越来越广泛,使他们的思考力具有深度、厚度和广度,如此,学生的阅读才能体现出高质量。
(三)评价笼统,挫伤学生积极性
在评价方面,教师对学生的评价用词过于单一或者是过于笼统,这样会使内心想获得教师肯定评价的学生产生失落感,学生真正需要的是教师客观评价其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就事论事,就事就地评价。当学生在对某一文本的关键句进行解读时,会产生自己个性化的解读与理解,此时教师如果用“不错”“挺好”等简单的评价语,显然无法让学生产生积极性,反而会让他们的积极性受挫。实际上,当学生展现其个性思维时,教师一定要抓住其闪光点,对他的独特思维进行肯定。同时就文本关键句的解读再组织学生进行更广泛的交流与探讨,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的解读能力,不断参与到对文本的深层挖掘中。可以说,对于一堂阅读课,教师既要把握好教学节奏,同时还要对文本内容进行拓展与深挖,使这一堂课真正闪现出学生灵动的思维,使他们深入观察与发现这一文本所充满的各种富有深意的内涵。
二、引领学生学会阅读的具体策略
(一)激发兴趣源动力,提高阅读能力
正所谓“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让学生成为乐之者,只有激发出学生学习的兴趣,才能引领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建构自我的知识体系。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直觉敏锐,及时引导学生发现文本中的突破点,并以此引发学生的兴趣以及探究欲望。而学生的这一突破点,正是其存在的质疑与疑惑之处。教师要引领学生解决这些疑惑,以及探明好奇背后的原因,再一次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浓厚欲望。日常语文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种手段,如采用播放视频、展示图片等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产生源源不断的学习动力。巧设质疑,拓展学生思维,提高学习能力。通过问题的创设,启迪学生思维,触发灵感,为学生主动地投入学习营造氛围以及提供条件。阅读兴趣的培养,一方面在于教师要通过自身的完美形象、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让学生从中感受美以及发现美,由此带来启迪,产生兴趣。
(二)循序渐进,让学生爱上阅读
对于语文教学来说,从低段到高段,采取的策略是循序渐进地进行引导,从而对学生的阅读兴趣通过一些梯度性或者层次性的教学策略进行激发与培养。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运用具有感染力的语言,促使学生对所学的文本产生初次的情感体验。教师声情并茂的语言叙述实际上会对学生产生第一影响力,学生通过教师的情感示范与演绎,真正把握住文本的情感基调及其所具有的独特的语言风格魅力。教师富有深情的范读,将静态文字通过形象生动的语言表现出来,使文本富有生命活力。教师在范读中把握好语气的缓急、语调的高低以及节奏的长短,进一步将文本所蕴含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让学生能在朗读中把握好语调的强与弱、语气的轻与重、节奏的快与慢,自然而然融情入境,不仅使其朗读兴趣得以激发,还提高了其思想认识以及语文素养。学生在不断的朗读中与文本、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对自我融入的情感以及语言表达有了一定的掌握,提高了学习语言的兴趣。而通过学习文本,学生交流与讨论会更具有针对性和目标性,从而也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对一些语言文字进行关注与记录,由此锻炼学生主动积累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创造力,就在于教师给予他们合理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围绕重点适时进行想象,而且不偏题、不跑题。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还要结合这一文本创设一些问题情境,而这一问题情境的创设要具有科学性,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启发性,让学生在发现与探究中体验喜悦感和成功感。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语文教学中让小学生学会阅读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