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工学校,福建 福州)
对于中职的学生来说,由于自身存在“理论认知弱,实践操作强”的特点,那么在实际建筑构造与识图的课程学习中教师就需要通过大量的实践来引导他们掌握相关的知识。但从日常的教学情况来看并不乐观,许多教师往往在教学中采用传统、单一的教学手段,以二维平面为基础,从而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而BIM技术(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用来形容那些以三维图形为主,与物体导向、建筑学有关的电脑辅助设计)的出现,恰好能够克服传统教学模式所带来的弊端。那么如何才能够基于BIM技术,提高中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效率呢?下面来谈谈我的看法。
一、BIM技术运用的意义中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这门课程在内容上涉及的理论知识比较多,又是建筑行业中非常重要的一门基础课程。但结合目前的实际情况分析,我国大多数的中职院校虽然能够建立相关的教学体系来改革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但还不能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想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提升中职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质量,教师就需要引入新时代下提倡的BIM技术,其运用的意义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对于学生而言,将BIM技术融入日常建筑构造与识图的教学,能够将一些抽象化的二维图像以三维动画的形式展示出来。而学生就能够在动画效果中快速了解需要学习和掌握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除此之外,BIM的辅助教学应用也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建筑构造与识图相关的知识,通过理论与计算机绘图的结合,能够极大程度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不仅如此,BIM本身就是现代化教学的一种新型理念,而将其运用到日常教学中,不但能够有效地满足学生需求,还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引导学生对自身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全新的了解,促进自身的发展。
其次,在日常的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发挥的是“主体”的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尤其是针对中职学生来说,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学习知识点多而复杂,且包含着大量的专业术语,专业性极强,若教师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概念知识,就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欲望。BIM技术的出现,则能够有效改善教师传统的教育理念,从而使教师在整个教学模式改革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主导作用。BIM技术的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效率,跟上时代的步伐,融入新的教学思想,使教学水平明显提高。
最后,对学校课程建设而言,BIM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对中职院校来说,这种新的教学手段能够有效地改变学校传统的教学体系,BIM作为具备数据信息化特点的工具,可以促进校园课程的建设和实施,在丰富的教学内容中既避免学生枯燥无味地吸收知识,又能够使学生在BIM模型的制作中深刻地认识和了解相关建筑的组成。除此之外,现代化的教学目标不仅需要学校增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还需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与综合运用能力,发展其创新思维。而BIM的出现恰好能够有效地满足学校、学生和教师的需求,满足我国教育目标的需求。
二、BIM技术在中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现状分析虽然BIM技术在中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且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目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暴露出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对BIM技术的掌握程度决定着自身能否高质量地运用BIM技术开展教学。BIM是一项以信息技术为主的新技术,教师必须掌握这一技术才能够更好地将其运用到教学之中。然而,从目前教师的基本情况上看,很多教师对BIM技术掌握并不是十分到位。一方面,教师对BIM技术缺乏一定的认知,不能很好地找到这一技术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将BIM技术融入中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的必要性,致使教师的教学效率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二)教师教学方法较为陈旧BIM是一种以信息技术为依托的新技术,对于中职教师来说,要想更好地将这一技术形式融入课堂教学必须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然而目前教师基本上是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展开教学。(1)大部分教师使用讲授法展开教学,讲课内容死板,没有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得学生学习效率无法得到较好的提升。(2)BIM技术与课堂教学之间的联系存在一定的脱节。教师没有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使得学生只能在被动接受的基础上开展学习。
(三)缺乏合理的教学设计环节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关于BIM技术在中职建筑构造与识图课程改革中的应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6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