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安溪茶业职业技术学校,福建 安溪)
音乐的听觉感受其实就是音乐欣赏过程中引发的一系列情感反应。这种听觉感受的情感体验,无论是白居易《琵琶行》中歌女高超的弹奏技巧,还是林嗣环《口技》中表演者的摹声技艺,无疑把听众如痴如醉的、绝妙的情感体验与鉴赏情趣表达得淋漓尽致,这就是情感体验的魅力所在。从这个意义上说,音乐欣赏不是传统观念中的那种教唱歌、学唱歌,而是借助具体的音乐作品,让学生通过听觉的感知去体验音乐内涵,从而体会音乐作品的主题思想与情感表达的音乐形象,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感知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以及感悟音乐表现手法的创造能力。鉴于此,学生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产生情感共鸣,从中感受音乐的魅力。不同体裁的音乐,有着不同的体验方式。一般来说,音乐的体裁分为歌曲和器乐曲两种。本文探讨了中职音乐欣赏的情感体验,教学中并未涉及器乐曲教学,因而仅就歌曲教学欣赏课中有关情感体验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情感是音乐创作的灵魂对音乐艺术的理解,瑞士作曲家达尔克洛兹认为并强调这是一种情感过程。这就是说,在达尔克洛兹看来,音乐欣赏的着眼点应引导欣赏者对音乐情感因素的体验,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使欣赏者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情感熏陶。情感是人们对价值认知的主观反应,和其他艺术一样,音乐的创作过程具有明显的情感性,无论是歌词的创作者还是谱曲者,都要充分挖掘音乐作品的价值意义,使欣赏者在欣赏的过程中听出音乐的“意味”,增强对作品的感知、理解,从而点燃“生情”火花。这是因为,音乐并非无情物,它和其他的艺术创作一样,无论是艺术思维还是艺术表现手法,其创作都激荡着强烈的情感感受,蕴藏着丰富的情感流露。从艺术创作的角度看,情感是音乐创作的灵魂,没有情感就没有音乐的艺术生命。不同音乐作品的情感表达是十分复杂的,很难用语言来描述。因此,音乐创作者只有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自己独特的艺术手段和表现手法,创造出能表达和影响人情感世界的音乐形象,这样才能让欣赏者触及作品所要表达的情感,并由此产生心理上的共鸣,从而理解创作者的创作意图,再造音乐作品净化和美化审美主体(音乐欣赏者)心灵的艺术情境。我们知道,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创作于血与火交织的抗日战争时期,为显示全国人民同仇敌忾、团结御敌的气概,作者以面对民族危亡的严峻形势而发出呐喊的情感,其表现力就像密集的战鼓,以其铿锵有力的节奏和高昂激越的旋律以及催人踏上战斗征途的歌词,让人听之心海波涛澎湃,唱之热血沸腾,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了中华儿女对日本侵略者的无比痛恨以及反抗外来侵略的刚强性格,成为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御外侮的战斗号角。
二、体验是音乐欣赏的关键“如果你对音乐没有欣赏力,没有感情,那么你听到美的音乐,也只是像听到耳边吹过的风,或者脚下流过的水一样。”这是德国古典哲学家费尔巴哈对音乐欣赏的精辟论述。由此可见,音乐欣赏能力在学生感受音乐美感的认知活动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学生没有具备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也就不可能对音乐作品有感悟和理解,更谈不上用自己的情感去体验作品的情感,这样也就很难激起情感上的共鸣。毫无疑问,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依赖于学生对音乐的“有效性”审美体验。简单来说,音乐欣赏中所产生的欣赏能力,就是音乐的演奏者运用节奏、音调、强弱、快慢等艺术表现手法,让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把自我情感融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中,从中感受、认知和理解音乐艺术魅力的一种审美体验能力。对欣赏者来说,这种审美体验包括乐器音色的体验、节奏的体验和旋律的体验等诸多环节。在上述体验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情感体验,因为音乐是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情感体验既是欣赏者对音乐形象的感知、想象、理解,并在此基础上激发情感进入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的体验状态,又是欣赏者自身的情感与音乐的节奏、旋律所表现的感情产生共鸣,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一种“感”与“情”相互交融的审美心理效果。这里所说的“感”,就是欣赏者对音乐所要表达的“情”,在聆听体验过程中所获得的一种认知,即在“感知”音乐所要表达的“情感”基础上获取必要的音乐欣赏能力。因此,“有效性”的体验不仅是音乐欣赏课的关键,还是欣赏者具备欣赏能力的“命脉”。
三、音乐欣赏的三个层面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谈中职音乐欣赏课的情感体验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