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亚红
(吕梁高级技工学校,山西 吕梁)
在很长一段时间中,中职教育一直饱受“存废之争”,2019年国务院为此颁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优化教育结构,把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保持高中阶段教育职普比大体相当”,这一争论才算尘埃落定。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并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这一系列发文显示我国对职业教育的重视,尤其是近年来要求教育界重视“立德树人”,以“德”为首,德育在教育界越发受到关注。
一、中职学生道德问题现状中职教育招生对象主要包括初中毕业生、具有同等学历者或高中毕业生,学制为三年,年龄主要在15~18岁的未成年人,存在较大可塑性,因此这一阶段的学生多处于青春发育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较盛,性格较多变,道德意识模糊,行为能力较弱,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认知能力较低。加之父母等家人对其的爱护,使得部分学生存在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事方式,在树立正确的道德意识上缺乏积极的引导,使得部分学生的道德意识较弱。
在很多人看来,中职学校并不好,就算是最普通的高中也比中职学校强。加上一部分家长或多或少地带有强制性意味让孩子必须读书,哪怕是中职院校,这就给孩子带来了心理失衡和叛逆。因此,中职思想品德教育之路,困难重重。
而人们的潜意识中认为中职学校的学生是文化基础差、被高中所“淘汰”的学生,选择中职学校是无奈之举,因此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看轻”的现象,认为只要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即可,忽视了学生的需求。学习成绩不能代表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和未来的可塑性,学习成绩只是在某个教育阶段没有被更多的关注和正确引导,而学生本身对未来认识模糊,才导致学习成绩落后。而在中职教育中,教师应承担起这一责任,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积极的鼓励,对其“三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尤其是塑造未成年人的道德教育,是中职教师的根本任务。
中职学校就读的学生知识水平参差不齐,在和周围的同学、朋友对比下,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较低,会让他们产生自卑感,从而导致他们失去学习的信心。因此,中职学校要让学生重新树立自信,激励其奋发向上,积极完成自己的学业。
而在职场上,用人单位或多或少对普通高校都存在一定的偏见,更遑论是中职学校,这将对中职学校的发展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也会打击中职学生的自信心。但对于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来说这就是现实,即使是其他学校也无法避免的客观存在的事实。这就迫使中职学校要在德育方面花费更多的精力,让学生和社会都对职业学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改观。
网络文化盛行的年代,网络用语以及网络上的信息对未成年人来说难以判断真假好坏,加之网络世界的虚拟化,让他们能更“肆无忌惮”地发表言论而难以被追责,这种网络上的不良之风虽在2021年开始进行管控,但收效甚微。因此,在开放的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中职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正在阻碍部分不能自控的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如何有效控制网络言论自由和提高中职学生对虚拟网络世界的认知迫在眉睫。
二、道德教育对中职学生的重要性当今社会,技术型人才的缺口一直较大,因此大多数职业院校更多是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几乎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培养,而只拥有专业技能的学生即使在社会上工作也会碰到很多“钉子”,其原因多种多样,可能是技能不够娴熟、不擅长交流、为人处世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不够尊重他人、道德思想有问题等,他们难以适应社会、跟上社会的要求。中职教育实质上是一种职业教育,也就是学科专业化。职业教育要求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更要重视职业道德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必须在道德的约束下才能发挥其正能量,否则就会不断涌现我们现在所熟知的“黑客”“网络诈骗”“电脑病毒”等,成为社会的不安定因素。知识教育和道德教育应互为依存,道德教育是知识教育的内涵体现,而知识教育又是道德教育的载体,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正确的道德观有利于中职学生提升自我认知能力,明确自己的社会价值所在,进而促使他们更好地钻研专业,实现自我价值。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试论中职学校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6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