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肌内注射为例
关晓云 翁丽美
(福建闽北卫生学校,福建 南平)
中职护理实训教学中的“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是指以全国护理技能大赛为导向,将“竞赛”机制引入中职护理实训教学课堂,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全国护理技能竞赛的要求,有计划地组织操作竞赛,通过竞赛的激励作用激发护生学技术、练技术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提高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效果[1]。本课题组针对学校护理实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在教学中引入“以赛促学”的教学模式,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以赛代考,激发学生主动参加护理实训操作的积极性,提升实践操作能力和临床应对能力,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以肌内注射为例进行介绍。
一、研究对象在我校2020级中职护理专业6个班级中随机整群抽取2个班级为实验组,共142名学生,2个班级为对照组,共139名学生,全部为女生。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卫生职业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学基础》。课程开设在第三、四学期,重点、难点由我校护理教研组集体备课研究。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均为中考统一录取随机分班,在生源、年龄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二、方法(一)教学内容与要求肌内注射的教学内容包括肌内注射的定义、各种肌内注射定位法、肌内注射的实施。其中臀大肌注射法的实施为操作的重点和难点。要求护生通过学习,准确定位各种肌内注射的部位,熟练掌握肌内注射的操作步骤,能运用所学知识说出操作的注意事项并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操作。
1.对照组
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前学生预习,课中教师讲授理论,观看视频,演示操作;练习课上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最后教师点评总结。期末,教师做操作考前指导,护生集中一段时间反复练习考试项目。
2.实验组
在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采用“以赛促学”的教考方式,以赛代考,每学习完一项操作开展一次竞赛,期末实训操作成绩的70%为多次竞赛平均成绩,30%为日常操作分。事先根据护生的学习成绩、能力、自觉性等特征,把全班分为16组,每组4~5人,设一名小组长。
(1)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将学习资源的链接发送到班级微信群,供护生利用课余时间预习和复习。学习资源包括:自制微课(臀大肌注射定位法和肌内注射的实施方法)、多媒体教学课件、提前录制剪辑好的肌内注射操作视频、自制操作流程和评分标准等。安排每组护生收集1个肌内注射病人的案例(指定各个不同部位),用于课堂中的角色扮演和课后的案例拓展讨论,进一步巩固学习内容。
(2)课堂讲授与示教
①讲授肌内注射的相关知识,提问微课中的重难点内容,护生以小组为单位回答问题,组内成员可以互相补充答案。回答正确的小组给予加分奖励。②针对课前给予的不同部位肌内注射的任务单,抽取几个小组完成角色扮演,结合角色的案例,示教不同部位的肌注操作。③抽取一个小组演示臀大肌注射法中的十字定位法和连线法,教师通过回放视频录像,点评操作中的优缺点。④教师总结,布置作业。
(3)课堂练习
护生按小组进行臀大肌注射操作练习,轮流扮演病人和护士,其余的小组成员在一旁监督指正。教师和实训教师在练习时巡视,随时纠正错误,对操作中的共性问题及时给全班学生讲解。
(4)课后练习
护生利用课后3天的课余时间,反复观看操作视频,复习课堂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安排好的晚自习时间在实训室练习操作。由组长负责本组学生的实训安排:训练时间、顺序、设备用物、场地清洁等,并做好实训记录。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指导小组中操作水平较好的学生成为“小老师”,对其他护生的实训练习进行辅导监督。教师要求护生在练习时互相拍摄技能操作视频,鼓励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录像回放查找自己操作中的不足及时修正,选择最佳的操作视频作业上交。练习过程中的问题也可以通过发送视频的方式请教师及时点评。
(5)竞赛
各组护生推荐上交一个操作视频进行组间竞赛(为保证每个护生都有参赛机会,要求每个小组成员每学期至少要录制一个竞赛视频)。全班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对这些操作视频进行点评打分,分数作为小组成员共同得分。最后教师组织选出来的6名技能操作优秀的护生再进行一次现场比赛,随机抽取护生进行点评,接着教师点评,最后由教师按事先分发的操作流程评分标准打分,评选出班级一、二、三等奖。
(6)评分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以赛促学”教学模式下多种教学方法在护理实训教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