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睿华
(临夏州教师培训中心,甘肃 临夏)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被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尤其是处在时代前沿的教育行业,它的出现有效带动了教育的创新和改革。对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而言,法学课程思政教学对其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塑造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如何在互联网的支持下进行有效改革便成为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针对它的重要性以及改革途径进行简要分析。
当前社会的教育模式伴随网络的发展已经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能够利用多媒体设备进行现代化教学,充分发挥出网络的便捷性和资源的丰富性,有利于保证课堂效率。法学课程思政教育强调通过传授法学相关知识增强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此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法律人才。互联网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对法律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
一、互联网下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重要性(一)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在原始的法学课堂中,多是以教师为主体,用单一的方式向学生传输知识点,忽略了师生间交流互动的重要性。通常由教师先介绍本节课的理论知识,带领学生在反复朗读或习题中加强对它们的印象。枯燥的流程根本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班级氛围低沉,久而久之,极易使大家对法学产生抵触的情绪。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效改善了这一现状,教师可以借助丰富的网络资源展开教育,充分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新型的教学体系。大家通过互联网能够接触到更多教材中没有的法学知识,并且以多元化的形式充分调动大家的热情,以更加专注的态度投入课堂。教师可以通过互联网给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设定合理的目标,在课前对本节课的内容有大致的了解,方便在课上进行针对性学习,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二)提升法学教学质量与效率伴随素质教育的持续发展,法律对中职学生来讲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法学知识涉及大量专业的名词和抽象的条例,单纯依赖教师用语言讲解,很难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其中的内涵,在短时间内无法吸收和消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学生的发展。所以,教师应将复杂的内容具体化,借助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加强对法学的认知,锻炼大家运用所学内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此说明传统的授课方式已经无法满足他们日益提高的发展需求,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以创新,从而促进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通过微课的方式将短视频引入课堂,为大家提供真实的案例,并用直观的方式加以呈现,方便他们对专业知识及时地总结和复习,从多个角度全面了解法律内容,以此提高课堂质量。
二、互联网下法学课程思政的教学改革途径(一)建立互联网实例资源库在中职校园内,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在图书馆内放置了大量的书籍供大家借阅,种类也非常丰富,涵盖各门学科的各个专业领域。但是对于法学系的学生而言,学科内容涉及大量的专业内容,并且需要真实的案例作为参考,纸质书籍在使用上不够便捷,并且不具有时效性。为了方便学生查阅资料,学校可以利用网络设置电子数据资源库,有效缓解书本内容上的局限性。原本图书馆内的电子数据库中也包含一部分法学相关的知识,但多数都是理论上的内容,供学生在写论文时借鉴的,对于日常学习起到的辅助作用较小。因此,学校可以建立具有实际案例的资源库,包含近几年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或热点问题,将它们整合到一起,参考专业人士提供的意见以及权威书籍中的内容加以整合。对于大量的案例要进行初步筛选,并不是所有内容都可以上传到数据库中供学生使用,而是选取具有代表性的发言或见解,对大家能起到实质性帮助的进行上传。完成这项任务后,教师在课堂中针对某个知识点讲解时,便不再是用枯燥的语言加以叙述,可以通过真实的案例帮助大家理解相关条例,在分析的过程中加强对它们的理解。同样,教师可以制订具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实例的分析效果比理论知识的讲授更容易使学生吸收,有效保证了教学质量。建立法学资源库也方便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和专业有关的问题,可以主动去图书馆的电子资源库查找学习,有利于提高大家的学习热情,并且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渠道,为日后长远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1]。
(二)促进学生课程思政教育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互联网+”法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