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波
(德惠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吉林 德惠)
在现代社会经济建设形势下,各行业对新型职业人才需求增强,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和输出职业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责任。中职思政教育的主要途径就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思政教育是职业教育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但是当前中职思政教育理念滞后,教育者思维固化,传统教学模式主导,是思想政治课堂教学氛围沉闷的重要原因。案例教学法在教育领域中得到推广实践,证明其具备良好的教学应用效能,利于打破传统教学模式局限,对学生的思政素养提升有积极影响。
一、案例教学中案例选择的原则立足中职思想政治课教学需求,基本可以确定选择案例过程中需要遵循如下原则。
第一,代表性原则。案例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能够反映现实问题、映射时代背景,案例内容要典型。比如,教学“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内容的时候可以选择案例“厦门远华集团特大走私案”,以案例分析过程支持学生理解法律所具有的普遍约束力。
第二,近体性原则。教学案例的选择要求以最新发生、教学对象接受度高的素材为主,体现“近体性”原则[1]。以此原则为基础选择的案例能够带给学生熟悉感和新鲜感,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兴趣。
第三,真实、准确、可靠性原则。案例必须是真实的,且在使用过程中要以事实为依据,最好是有强烈社会反响的案例,容易引发学生的共鸣。
第四,实践性原则。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向和目标上倾向于培养实践性人才。实践性也是职业教育的特色,因此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案例选择也要体现出实践性,给学生提供可靠的方法论指导,以案例分析经验指导学生的言行,让思政理论落实到学生的实际生活中。
二、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一)案例资源的筛选和整合首先,要求教师具备整合教学资源的意识,多渠道、多角度获取案例信息,结合教学需求和学生特点展开筛选,然后确定合适的案例作为辅助教学资料。例如,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选择案例,民警勇斗歹徒体现爱岗敬业精神;明星公益捐助体现优良公德品质;战士戍守边疆体现爱国主义精神。这些案例体现出来的精神内核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
其次,结合案例整合教学情境,这一环节需要教师利用多种辅助教学手段,发挥教学案例的作用,让学生在情境带动下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2]。如“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相关内容教学中,可以引入反腐倡廉的相关新闻素材,展示我党反腐的决心和行动力,无论是高官还是普通群众都要接受法律的监督,任何违法犯罪者都无法逃脱法律的制裁。
(二)案例的解读首先,教师主动解读案例。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案例解读和分析的正确方向。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案例和教材的衔接,在案例解读中反馈给学生有效的信息,如“社会责任感”养成教育中,可以引入不遵守公共秩序、不爱护公共财物的实例,引导学生站在公民的角度评价这些不良现象并提出解决对策,如休息时间居民区附近的公园内播放音乐、在公园中随处丢弃垃圾、插队行为等,在解读这些案例的过程中,通过批评不文明行为引导学生形成正确认知。
其次,学生参与案例解读。学生是教学主体,因此在案例解读中不仅需要教师的主动引导,还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尝试独立完成案例解读任务,提升案例教学成效的同时还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引导学生树立关注生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关注世界的意识,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内容为例,教师可以通过设计课前预习任务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解读和分析案例,课堂上再针对这些案例开展小组讨论活动,给学生发表见解的机会,创造思维碰撞的机会。如社会新闻:某学生上学途中被机动车卷入车底,众人合力抬车救学生,最终这名学生成功获救,整个施救过程仅仅耗时48秒。众人救援中表现出高度的团结与爱心,传播了“友善”“和谐”精神,学生的案例讨论就可以围绕这一要点展开。再如某交警执勤过程中遇到酒驾人员拒不配合检查,并且轰踩油门把交警顶住行驶200多米,最终交警身体多处骨折。本案例中交警在岗位工作中表现了敬业精神,执法中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但酒驾司机作为公民没有主动履行义务、承担社会责任,触犯法律,其行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违背。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分析案例和课上合作讨论案例获得正确认识,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
(三)借助案例进行巩固练习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新课改下案例教学法在中职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方法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7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