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作文写作能力与兴趣培养
包 玺
(甘肃省定西市安定区思源实验学校,甘肃 定西)
初中语文的重点教学目标之一便是写作能力的培养,尽管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写作的方法和技巧,但是实际应用过程中还是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仅要考虑写作技巧的传达,更要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重视学生情感表达的能力和语言组织的方式。
从当前学生的写作水平来看,存在内容脱离写作实际、缺乏真情实感、句子表达不通畅等问题。这些现象的出现,与教师课堂教学的方式息息相关,需要教师进行反思,另外,学生缺乏写作兴趣仍是阻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提升的最大障碍。鉴于此,初中语文教师应该加强对写作兴趣培养的关注程度。
一、当前中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学生写作内容单一空洞初中阶段学生应该具备一定的写作能力,然而从目前学生的写作现状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并不注重日常素材积累,并且教师也并没有系统地引导学生强化经验方法学习,虽然会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将积累的好词好句摘录下来,但是学生却并不懂得如何在写作中使用,这些方法的出发点是正确的,但是教师却没有对学生积累的素材进行分析筛选,导致学生运用的机会和准确度大大降低。中学生应该丰富自己的见闻,以积累的写作素材表达出自己的独特感受,但是大部分学生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更多的原因不是因为作文水平不足,而是缺乏写作的素材,使作文内容空洞、缺乏。
(二)学生写作方法模式化学生在写作完毕后,很少会主动对自己的写作内容进行修正,没有二次阅读的习惯。在写作中出现一些语病、语句错漏等低级错误,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发现来纠正,并且针对其中出现的问题判断自己写作的内容是否有所不足。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将写作当成一项折磨人的任务,除非教师强制要求,不然学生并不会主动去改正自己的作文。此外,当前互联网时代,各种网络学习资源丰富,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借鉴途径,学生轻而易举获得写作模板素材。但是其在丰富学生写作素材内容的同时,也助长了学生的不良习惯。很多学生不愿意主动思考和创作,直接套用模板,存在非常普遍且严重的抄袭现象。一本辅导教材通用整个写作过程,学生知识储存量不足,限制了他们思维的活跃性,使锻炼学生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写作教学成为一种无效的学习手段。
二、中学语文教学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策略(一)优化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初中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根据学生实际生活状况和审美特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引导和启发,避免学生在写作时无病呻吟。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打开学生想象的空间,使学生在作文学习中养成自由表达、抒发情感、自主思考的好习惯,使学生的思路得到拓展。以“抓住细节”的作文教学为例,在学生写作之前,教师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引出细节描写的重要性,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教师还可以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以前后4人为一个小组,让学生阅读优秀文章并加以借鉴,互相赏析评价,最后由小组推荐展示优秀作品。这种方法能够弱化教师的主体地位,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促进互相学习,培养学生更加流畅的语言表达能力,增强自信心。教师可以以“学校一周新闻”为主题,以视频的方式播放学校这一周的新闻,当大家看完视频后,引导学生对视频内容进行理解思考,并鼓励大家将自己的想法分享出来,互相借鉴补充,这样每一位学生就都能找到自己想写的内容。教师要善于运用多媒体设备等一系列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学生展现更加形象、具体的教学内容,帮助学生全方位地理解写作主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同时配合教师的讲解与引导,能够为学生补充更多的写作知识与技巧,提高写作教学质量与效率。
(二)激化写作兴趣,做好作文批改评价工作初中生作文写作指导课中,教师课后必须针对学生的写作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和科学批改。学生要掌握正确的写作步骤:首先,需要指导学生学会审题,根据作文题目掌握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确定中心思想,知道自己要写些什么内容,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等;其次,教师要指导学生选择适合的材料,尽量让学生能够创新、明确自己的写作方向,懂得运用不同的手法以及写作技巧完成写作任务;最后,培养学生批改评价能力,教师先引导、先示范评价批改的不同纬度,再根据具体的要求,组织学生互批互改。基于学生不甘落后、你争我赶的心理,写作积极性很快被激发。互批互改期间,教师特别要注意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线性进展的逻辑推进内容,例如,先从最基本的标点符号、汉字准确规范的书写要求开始学习批改评价。通过一系列教师的合理指导,学生能够写出符合要求的文章,提升写作水平。
(三)重视知识积累,收集生活化写作素材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从生活中寻找题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