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晖
(甘肃省临夏市第二中学,甘肃 临夏)
我国的乡土历史中包含着丰富多样的文化资源,乡土历史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具有很浓的地方特色。历史发展对不同地区的文化产生不同的影响,进而形成乡土历史文化。乡土历史文化和历史教学存在相似性。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乡土历史文化的教育价值,不仅有利于多学科知识联动,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提升历史课堂的延伸性和趣味性,还能够延续和传承乡土历史文化,让学生深入了解地域文化,激发学生的乡情和民族情感认同。而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运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是需要思考的问题。
一、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及应用意义我国有丰富多样的乡土历史文化,乡土文化无论是物质的,还是非物质的,都是不可代替的无价之宝。如民俗风情、古建遗存、传统技艺、古树名木等。乡土历史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体现,是前人的智慧成果,是中华文明与其他文明相区别的唯一特征[1]。
(一)提升学生情感体验,多学科知识联动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乡土历史文化资源,不仅可以通过整合多学科知识,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增强学生对家乡的了解和乡情的凝聚,还可以让部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带动多学科的联动学习,如语文、地理等学科的学习。
(二)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增强课堂知识延展性和趣味性教师想要实现游刃有余地选取、融合历史教材知识和乡土历史文化资料,需要具备高水平的专业技能和历史素养。而教师能够在研究两者融合教学的过程中,无形地提升专业素质。两者融合推进历史教学任务,不仅能够对教材中的历史知识进行延伸,还能够增强课堂趣味。
(三)实现乡土教材和历史教材的共赢将乡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合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有利于保护和传承乡土历史文化,同时通过完善区域乡土历史文化,对教材中的历史区域分支部分也有补充和完善作用。在传承历史文化的浪潮中,要保留地方特色文化,尊重地区文化差异。乡土文化起源于历史文化,两者一脉相承,又各有特点。通过完善和相互融合,促进乡土教材和历史教材的共赢[2]。
二、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历史文化存在的问题初中历史教学中运用乡土文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缺乏乡土历史文化教学。其二,受传统教育思想束缚。其三,缺乏对历史学科的教学评估。其四,其他客观因素。虽然目前有很多中学对历史教学中融入乡土历史文化资源的价值有一定的认识,也制作了乡土历史文化相关的学习手册,但仍然有许多中学对乡土历史文化教学并不重视。历史学科在中考总分中的比重也不大,大部分历史教师在教学时仅要求学生掌握教材重点,却缺少对历史内容的深入分析[3]。另外,学校经济情况、教学管理、历史课时安排等因素都影响着教师开展乡土历史文化教学。
三、充分把握运用原则(一)灵活多样性原则初中教师利用乡土文化资源进行历史教学时,需要合理把握灵活性和多样性原则。比如,组织学生参与多样化乡土历史文化专题实践活动,感受来自课本外的历史知识和资源;组织学生采访乡土文化中的名人事迹,探究家乡的饮食文化和历史文化,感受家乡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底蕴,研讨民族的历史文化传承等。充分挖掘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开展综合性实践和学习;引导学生与古迹、文物、自然对话,开阔学生视野,提升文化底蕴,进而提升语文和历史文化素养。同时,促使青少年学生积极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让乡土历史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
(二)学科整合性原则历史课和地理课都是具有人文性的学科,初中历史教师在教学时要把握好学科的整合性,将历史教学和地理知识融会贯通,让部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便于学生理解教学内容,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要整合历史知识和地理知识,增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实现对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思想品质的充分培养。学生的视野更加宽阔,文化品位及审美得以提升,有利于形成积极健全的人格。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整合地理知识和历史知识,实现两个学科教学质量的同步提升[4]。
四、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措施(一)结合本地乡土文化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浅谈乡土历史文化资源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