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耀平
(甘肃省陇南市徽县水阳镇初级中学,甘肃 陇南)
当前,新一轮思政教育正掀起热潮,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成为思政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认知需求。只有学生内心思想产生变化,学生自身的素质才能得到提升,这也是新时代教师需面对的一个重要命题,要下大力气、大功夫,探究新时代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最佳的路径。
一、使初中生正确认知道德与法治课一些学生认为道德与法治属于边缘学科,似乎没有语、数、英重要,学生听得不专心,教师讲得不用心,教学效果不佳。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认识程度不够高,加之教学形式的呆板与机械,导致兴趣难以被调动起来,感觉不到这一课程对自己正确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性。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上好道德与法治课的关键角色就是教师。教师要勇于担当使命,成为培养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导航者,成为塑造学生正确向上心灵的雕刻家,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判断力和辨别力。教师要勤于钻研,挖透、吃透教材,研究透学生学情,真正做到讲课时胸有成竹,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地开展教学。只有增强思政教育意识,道德与法治课的地位才能提高,学生的认识也会得到提高。学生对于道德与法治教育,就不再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而是与自己的灵魂进行对话,形成自我的正确的思想观念去判断事物。教师要充分认识到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关键就是对学生所开展的思想教育,思想是引领全部活动的一个先决条件。一个行为举止文明、做事有规则、道德品质良好的人一定是有正确的思想在指引。因此,引导学生对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功能进行正确认识,才能使学生产生认同感和积极性。
二、教学形式多样,充分调动学生情感课上,教师以情唤情,以心换心,以爱换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学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爱与尊重,则能促其思想发生变化。自觉围绕学习内容,产生自己的想法,并在阅读、践行中加深自己的体验。这样的课堂,让学生体会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有趣、有用,这样的课堂,也让学生不仅能吸纳、内化新知,同时,还将这一思想观念付诸具体的行动中进行外化。让学生坐着听,不如让学生站着做,机械传授不如让学生活学活用,通过小组讨论、情景表演、今日说法、法案在线、辩论赛等方式,让学生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自觉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结合,或者是直接取材生活中的故事,设置鲜活而生动的问题,让学生深思与体悟。当前,令人深思的案例和让学生深感唏嘘的违法事件不在少数,这些都使学生结合现实的案例,深刻体会到思政教育知识的有用性,也让学生产生深刻的反思。鲜活的现实案例给学生思想带来的冲击,寻找其背后的原因,让学生体悟到正是缺乏正确的思想观念,形成偏执的性格,容易走向极端,最终害人害己。教师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内化为思想的底蕴,切实落实到行动中。
三、把思想课上得有情有趣结合中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其身心发展规律,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不断发掘生活的素材,同时也能引入一些古诗词,让整个课堂变得富有生趣。如结合教学内容,古曲今唱,将古诗词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比如说读岳飞的《满江红》,让学生体会岳飞的爱国情怀与报国之志,还可以追溯其优秀的家训文化——岳母刺在岳飞背上的“精忠报国”。读与岳飞齐名的民族英雄于谦的《石灰吟》,让学生看到于谦的正直与廉洁。这些古诗词里蕴含的是深厚的家国情怀、感人心魄的强烈情感和崇高精神。学生不仅感受到课堂的趣味性、人文性,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思维,觉得道德与法治课有意思,不仅知识内涵丰富,而且启人心智,发人深省,对正确思想观念的培养大有裨益。教师在课堂结合所教内容,创设声色交融的情境。如学习“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这一内容,简单地让中学生理解的话还较为抽象,此时可以通过播放一些格调向上、脍炙人口的民间歌曲,如花鼓戏、黄梅戏、民歌、花儿等,挖掘本土资源,让学生唱出当地民歌,如此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深化学生对于这一内容的理解。
总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注重寓教于乐,在情感中有理性的认知,在理性中也有生动的趣味,相辅相成,使整个课堂充满了愉悦,学生兴趣浓厚,思想产生变化,让真善美的种子生根发芽,也让爱国情怀注入心田,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育心育智,培养适应未来社会所需的时代新人。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思政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一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19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