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春芳
(甘肃省庆阳市正宁县山河小学,甘肃 庆阳)
所谓“结构教学”,即指根据每一类学生的特点去设计适合其特征的课程内容、教学环境、教学程序、教学方式的一整套教学方法,它要求教师能够给予学生尝试自己结构化知识的机会,以达到“授之以渔”的效果,为后续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坚实的能力基础。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新课标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学生观做出了新的界定,即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教师在实际教学中不仅不能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也不能一成不变地传授知识,学生应当具有相对的独立思考能力,这对学生的后续学习与发展至关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充分发挥结构教学的优势,依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状况制订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实现学生核心素养与课堂质量的双向提升。
一、追求结构设计“结构”是结构教学的核心所在,它指的是组成教学整体的各个环节的安排、搭配与关联性的建立,以结构概念引入结构教学能够加深教师对结构教学的理解。在结构教学中,教师应当促使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井然有序、搭配合理,最终组成一个互为支撑的完整框架。在实际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时,教师应从整体层面对教学过程进行布局,以“由面及点”的顺序达成结构设计的循序渐进。一般而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数学知识点在教学体系中的位置安排相应的探究活动,令教学程序具备一定的逻辑性,这种逻辑性会成为后续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与探究的根本保障。举例而言,当教师对“小数性质”一单元进行教学时,由于“小数性质”的内容本身是以与“小数”相关的内容为教学基础,后续又涉及小数的运算,因此本身是一个“中转”单元,在得到这样的概念后,教师便可以根据此概念开展教学,发挥出该单元承上启下的作用。如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情境创设法先做出课堂导入以活跃课堂气氛,在课堂导入环节,教师顺便对小数意义进行了复习,后续通过开展体验活动让学生自行对小数性质的内容做了探究,在课堂的结尾则适当引出小数运算的内容。通过这个过程,不仅课堂的逻辑性得到了有效增强,而且学生在获取知识的难度上也得到了降低,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得到了有效增强。
二、提供结构材料结构教学离不开结构材料的支持,且数学本身是一门重视实验探究的学科,因此教师在实际开展教学时,应为学生提供结构材料以做到对结构教学的支撑。教学材料的准备向来是教学准备过程中的难点,在实际收集结构材料时,教师不仅需要确保机构材料与探究内容的“对口”,以此为学生的结构学习提供有效支持,还需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问题,对结构材料做出适当改编,令其具备可操作性的同时增添趣味性。举例而言,当教师对“怎样滚得远”一章节进行教学时,由于本章节本就是实践活动类型的课堂,在这种课堂中,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思考是其中的关键。因此在为学生提供材料时,教师不必仅仅为学生提供有限的几种材料,可以适当拓展实验材料的种类,这些材料有的是正确的材料,有的是对探究存在误导作用,如此一来,学生在选择材料时方能进行自主思考,通过思考选择正确的材料,以此实现学生自主探究能力与思维能力的提升。
三、立足结构提问提问导思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思维能力与品质培养方法。“提问”本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训练学生思维的重要手段,在结构教学中,立足结构提问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课堂进行系统性思考。在此过程中,问题的质量是其中的关键,不难发现,在传统教学中有些教师比较侧重于“满堂提问”,虽然也提问了,但往往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事实上,教师在开展结构教学时应当着重于系统思维,即通过全局观念设计提问的问题,关注问题与问题之间的有机关联,尽量避免碎片式提问,提高学生思维的系统性。举例而言,当教师在对“圆的面积”一章节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设计几个互相间存在关联的问题,如“将圆形进行若干等分,可以得到一些什么图形?”“近似长方形的面积应当怎样计算?”“近似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与圆的面积计算有什么关联?”该类结构性的问题成为课堂的“骨干”,学生循着结构提问的线路便可以形成系统思维的递进,对学生的思维能力锻炼大有裨益。
四、结语综上所述,小学数学中的结构教学能够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打破传统数学教学的壁垒与桎梏。在实际开展结构教学时,教师应当以学生实际状况为出发点,设计真正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案,以此实现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数学结构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0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