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霞
(甘肃省定西市岷县清水镇中心小学,甘肃 定西)
如果教师能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那么就能让学生的知识体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能让学生掌握思考的方向和方法,非常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和成长,有效激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思维能力。因此,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尝试利用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引导,使学生能逐渐掌握思考的方法,主动提出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进而促使学生形成较强的问题意识。
问题意识指的是一个人在认知的过程中,常会出现的一种心理状态,如探索、困惑、混乱等。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式各样的问题,学生对这些问题产生较强的好奇心,但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反过来又能激励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在语文学科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从多个角度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利用学生的问题促使学生深入探究文本,进而实现学生问题意识、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步提高。
一、小学语文问题意识培养的相关概述(一)培养问题意识的重要性1.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
兴趣能够带给学生充足的学习动力,使其能主动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和探究。如果教师能够运用有趣的方式提出问题,那么会让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主动参与到语文知识的探究中,使其能在整节课中保持注意力的集中,能够主动发现、分析、思考并解决问题。语文学科中蕴藏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具有独特的魅力,问题意识的培养还能让学生从更多角度和更多方面探究语文知识、文化知识,有利于学生文化修养的提升,使其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
2.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小学阶段的学生尚不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而在学习的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各种问题[1]。如果学生无法顺利解决这些问题,无法从问题中获取知识,那么就会积累越来越多的问题,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因此,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既要围绕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还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并利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的方式,促使学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的探究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都得到了有效提升。
3.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在语文学科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始终秉承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凸显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而这也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如果在课堂中提出一些高质量的探究问题,那么就能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学习语文知识,丰富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打造出一个适合学生学习、满足学生需求的语文课堂。
(二)培养问题意识的原则要想实现学生问题意识的增强,那么就需要教师改变常规的教学方式,切勿直接告诉学生正确答案,而是要让学生借助自己、团队的力量分析、发现并解决问题[2]。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给予学生适当引导,避免学生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出现偏离主题的情况,使其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应遵从两个原则:第一,启发性原则。在增强学生问题意识时,应当主要利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切勿直接把问题扔给学生,而是要逐步引导学生,使其能主动提出自己遇到的问题。第二,针对性原则。小学生的思维相对活跃,有时在上课时会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有些问题脱离教学内容。因此,教师需要认真观察学生,时刻关注和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逐步提高问题的科学性与针对性,进而实现学生学习能力、分析能力的同步提高。
二、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问题意识的方法和策略(一)创设问题情境,活跃课堂气氛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不仅是学生产生的一种心理需求,还是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重要体现。对于同学提出的问题,或自己提出的问题,学生普遍较为关注和重视,因而也能更加主动地去思考和探究。因此,在具体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就可创设多样化、趣味化的问题情境。在教室内,教师可利用后黑板设置“问题墙”,学生可将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知道答案的学生可将自己的答案写在问题下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动,其问题意识也会得到有效提升。除了创造良好的教室环境外,教师还应当在课堂教学中营造较为轻松的氛围,适当放低自己的姿态,与学生平等交流,逐渐消除学生学习、提问过程中的焦虑感和紧张感。教师需要保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和好奇心,切勿立刻否定学生的异议,而是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给予适当的肯定和鼓励,逐步增强学生的问题意识。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0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