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双燕
(甘肃省白银市白银区第十三小学,甘肃 白银)
未来的教育工作需要面向全世界开展,让更多的学生拥有更好的整体素质与整体能力,只有全方面工作水平得到了提升,才能够顺利适应未来的整体需求。而传统的应试教育,困扰着基础教育的发展,不能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因时施教,埋没了孩子的个性和创造性,不能做到全面育人、全面发展,这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对学生来说,音乐教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起到其他学科不能起到的作用与效果。人类脑科学证明,学习音乐具有益智功能。雨果提出,未来想要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除了数字与字母教学之外,还需要音乐教学。音乐教育不仅是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培养乐感和欣赏能力,它也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音乐教学,可以保证学生各方面素质得到提升与发展。那么,音乐学科的素质教育从何做起,如何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为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做出自己的贡献呢?我通过学习、实践、探索如下。
一、确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是指学校的一切教育,教学管理活动应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它的指导思想是全面发展人,注重和关心的是全体学生在复杂多变的现代化社会中有效地生活的品质和特征。我们在教学中不但要重视智力素质的教育,更要重视非智力素质的教育,坚持“素质为主,实效第一”的德育思路,强调各种实践活动的重要作用。素质教育的核心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面对全体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另一方面则是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
二、音乐教学中对学生美感与情感的培养只有抓住美感与情感培养这个根本点,进行审美的教育,才是真正的美育。音乐的最大特点就是直接作用于人的心灵,在乐器教学中,提高人的心灵对音乐的感知能力是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基础。舒泽池指出,从对音的分辨能力到记忆能力,再到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是提高音乐感知力的四个阶段。掌握以上规律,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可促使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和能力健康发展[3]。美育开展的过程中,舞蹈的作用非常重要,并且也始终受到学生的关注与重视,这一活动的开展能够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提升,让学生从小到大受到美的熏陶,让学生通过更加协调的发展来实现快乐成长。除了课堂主渠道、课外兴趣组以外,节日、庆典、艺术活动等都是学生美感形成的渠道。
音乐教育又是最好的情感教育课程,小学阶段的歌曲教学,关键是把握一个情字,围绕情展开以下几个环节的教学:
1.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激情。创设情境的方式非常多,比如说教师可以为学生讲故事、展示图片等等。
2.初听音乐——引导学生入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用语言、动作等方式来展示歌曲当中的情绪和内容,进而让学生使用更加合适的方式理解歌曲。如教师在教唱《国歌》《长江之歌》等较为振奋、能体现民族气节的歌曲时,教师神采飞扬的眼神和饱满的面部表情,可以让学生很快进入音乐状态当中,使用合适的情绪来演唱相关作品。如果教师演唱的是一些比较柔和的歌曲,那么教师的表情就需要尽量亲切、温暖,这能够让学生使用更加合适的情感进入大自然环境中,感受到美丽的歌曲演唱效果。而对于一些比较可爱类型的儿歌,教师除了需要情绪感染之外,还需要注意使用手来进行描述与表演。
3.分析音乐——帮助学生解情。在学生对歌曲产生了一定的兴趣与想法之后,那么教师就需要注重教学的时机,充分引导学生对歌曲的实际类型进行分析与思考。
4.启发再创造——促使学生动情。虽然学生的认知能力尚浅、知识面尚窄,但他们的再创造却能使歌曲教学取得满意的效果。如果在未来可以真正把握审美的作用与效果,那么对于学生来说这一教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能够塑造出更加多样化的学生。
三、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一位知名人士在《光明日报》的一篇重要文章中提到:“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人才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志。”音乐学科在培养和训练学生形成这种特殊思维方式上起到比其他学科更大的作用,这是因为音乐充满想象,学生在艺术欣赏、演唱、演奏中展开想象的翅膀,用想象力去创造你心目中的音乐的画面形象及内心感受,如果没有想象力的话是无法听懂音乐的。杰出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中外不少著名的科学家,如鲍罗丁、华罗庚、钱学森等就个人做出的科学成就体会到:在科学上的成就,很多是音乐启发的,音乐的形象思维对科学的逻辑思维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个健全而完善的创造思维过程必然是相互协调配合的结果[4]。很多人都知道:音乐教育是开启人类智能的一把重要钥匙。我通过以下途径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演唱、演奏、表演、语言等,做大量的即兴创作,不要求单独模仿,而是师生共同进行艺术创造,即使学生在没有娴熟的技巧和系统理论知识的情况下,却也能创作出音乐来。例如,欣赏《渔舟唱晚》,这是一首传统筝曲,描绘了夕阳西下,辛苦了一天的渔民满载喜悦和丰收驾舟而归的动人画面。乐曲第一部分优美舒缓,音调安宁而幽远,使人仿佛置身于清风拂面、渔舟缓行的湖光山色之中。第二部分旋律显得跳跃生动,力度趋强,好似浪花四溅、渔歌飞扬。第三部分采用一连串的模进音程,使音乐显示动态美,表现了热烈的欢迎场面。
四、在以活动为主的实践中提高能力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小学音乐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0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