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高鑫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期 本文字数:2511
[摘 要] 劳动教育是青年成才的必修课,是新时代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家书、家训中蕴含着关于培养劳动能力、养成劳动习惯等题小意宏、言近旨远的思想内涵,彰显了朴素勤劳的家风,是劳动教育的源头活水和重要的文化来源。当前,部分高职院校在落实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有劳动无教育”的问题,破解这一难题,需推动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代表——传统家书、家训中汲取智慧,将传统家书、家训的劳动教育思想融入高职劳动教育中,厚植高职劳动教育的文化底蕴,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增强学生的技能和创造能力,弘扬劳动精神。[关 键 词] 劳动教育;高职;家书;家训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1-0009-04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强调劳动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当前,高职院校在落实劳动教育的过程中,仍存在忽视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等更深层次的培养,造成将劳动教育简单化、浅表化的局面,缺乏积淀性文化内涵的支撑。传统家书、家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文脉的重要宝藏,其中记载了育人的智慧、思想,应深入挖掘和分析其中蕴含的优秀劳动思想,使其融入高职劳动教育之中,厚植高职劳动教育的文化底蕴,促进高职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融入前提:传统家书、家训的劳动思想内涵
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家庭成员以传统书信联系和以家训育人的方式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但作为世界文化的珍贵宝藏,传统家书、家训的教育思想经久不衰,价值不可替代,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要深入挖掘古籍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迸发出新的生机活力。[1]传统家书、家训作为蕴含中华優秀传统文化的古籍代表,在正向引导和培育大学生正确的劳动思想上具有重要价值。具体来说,传统家书、家训劳动思想的内涵可大体划分为知稼穑之难、炼品格修养、筑民族精神三个方面。
(一)劳动实践中知稼穑之难
当前,在高职劳动教育中,存在重形式、轻内容的问题,忽视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尊重劳动、热爱劳动价值观的培养。早在千年前,我国的家书、家训中就有关于教育后辈要懂得劳动艰辛、珍惜劳动成果的记载,以及以劳动人民为师的教育智慧,这些古籍中的教育思想对当代的劳动教育仍具有长远指导意义。比如,颜之推以“江南朝士”的兴衰为例,教育孩子要多劳动,他在《颜氏家训》中要求后辈要“知稼穑之艰难”。颜之推认为,各行各业都有贤能之辈,无论是农、工、商,还是渔夫屠夫,甚至是放牧牛羊者,年轻人都可以他们为师,在劳动中向他们学习,并在广泛的学习中增强洞察世情、通晓业务的能力,对立世、治官和营家[2]都大有裨益。清代曾国藩也认为,除读书外,劳动同样是个人的立身之本,是个人的“长久之计”。《曾国藩家书》中,把起早、打扫洁净、诚修祭祀、种菜、养鱼等具体的劳动活动作为子女必行的居家之事和治家之法。由此可见,古之贤人以修齐治平为理想抱负,为了后代能更好地为学、立身,贤人们将劳动与教育相结合,让后代在实践中体悟稼穑之难的劳动艰辛,树立尊重劳动、以劳动者为师的价值观念。
(二)习惯养成中炼品格修养
我国传统家书、家训的内容展示了古人在其子女的幼年时期就开始注重对后代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培养,从而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的目的,即在养成劳动习惯的过程中,修炼内心,锻造品格;在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的同时,增长学立世的智慧。《童蒙训》中,宋代诗人吕本中提出:“不勤不劳,万事不举。”[3]意为:若不养成勤劳的习惯,那什么事都做不成。若养成劳动的习惯,改掉任性、自私的不良习性,那么也会在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上增长智慧,成为自强不息、坚忍不拔的人。“劳则善心生,养德、养身咸在焉;逸则妄念生,丧德、丧身咸在焉”[3]出自明代清官史桂芳的家书《与言尓稽孙》的箴言,讲的也是同样的道理:一个养成勤劳习惯的人,于智,有助于塑造思想;于身,能增强体质。一个人若是贪图安逸,就容易做出违反道德和社会规范的事情,而损德伤身也全在于此。明末清初教育家颜元也教育子女要“早夜勤劳”,引导子女在劳动中形成不畏困难、自立自强的品格。传统家书家训中,贤能之士在“德”“智”“体”上对后辈寄予较高期待,通过培养子女们的劳动习惯,让其形成自立自强、吃苦耐劳的品格,提升内在的道德素养。
(三)家风传承中筑民族精神
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古代先贤认识到:家中成员勤劳,则家族兴旺;传承勤劳家风是促进家族繁荣的重要法宝。他们把“耕读传家”的箴言作为传家宝,注重勤劳家风的传承。如曾国藩在家书中讲的“家勤则兴,人勤则健”[3],就确切地反映了这一思想内涵。《霍韬家训》中通过分析一些大家族变迁的事例,得出这些家族由富转衰原因在于“由无功而食人之食”[4],即热爱劳动、勤劳肯干的家风没有在后辈中得以传承发扬,最终导致家族的衰亡。因此,霍韬要求子侄们在读书的同时,必须从事一定的农业劳动,目的是让子侄们体验劳动的艰辛,知道一粥一饭来之不易,避免产生奢侈之心,形成勤劳肯干的家风和热爱劳动的美德。无论世事如何变迁,传承勤劳家风的家族基本都能够保持长久的兴旺。中华民族勤劳务实的淳朴家风,是民族精神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精神密码。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传统家书、家训融入高职劳动教育的路径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