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周银银 姚红兵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2期 本文字数:2475
[摘 要] 在智能化时代,培养“创意—创新—创业—创效”的“四创”人才迫在眉睫。当前,地方高校“四创”人才培养存在教育理念不清晰、课程体系不完善、教师队伍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全面、实践平台不完备等局限。对此,地方高校要以“思创融合”为引领,更新“四创”人才的培育理念;以“专创融合”为手段,构建进阶式课程体系;以“科创融合”为路径,打造“双师型”教师团队;以“赛创融合”为抓手,完善升级评价体系;以“产教融合”为桥梁,搭建“四创”人才培养平台,走出一条“四创”人才培养的“中国道路”。[关 键 词] 智能化时代;地方高校;“四创”人才;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2-0085-04
新时代以来,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虚拟仿真技术、新能源技术、区块链技术等新兴技术的崛起,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与经济模式都发生了转型,这就要求更多复合型、高阶型的人才,所以,地方高校“四创”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
那么,置身智能化时代,地方高校应如何打破学科建设的惯性思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组院校教师队伍,探索实践转化路径,建构创新“共同体”,才能培养出一批在信息化浪潮中既能无惧风浪、敢立潮头,又能锚定自身的“四创”人才,让他们为实现“中国梦”而扬帆起航?
一、地方高校“四创”人才培养的科学内涵与功能模块
何为“四创”,学术界訾议颇多,既有“创研、创法、创岗、创业”[1]的界定,又有“原创、创造、创新、创业”[2]的理解。本文根据智能化时代的人才需求、“产城人文”深度融合的理念、地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与梯队建设的目标,将“四创”人才概括为“善创意、会创新、勇创业、能创效”的人才。当下地方高校“四创”人才培养的关键是创意培养、创新实践、创业孵化、创效潜能的四位一体。
“创意培养”旨在训练高校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注重他们直觉思维能力与分析思维能力的锻造,强调科学素养、人文素养和信息素养的提升,在感性与理性、想象与理论、科技与人文的互动中进行创意思维培育。“创新实践”主要聚焦实践层面的革故鼎新和技术维度的与时俱进。在智能化时代,我们强调新型数字技术技能的培育。地方高校尤其要与属地特色产业与支柱性企业衔接,根据当地城镇经济发展的新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特定技能的培训,提升他们社会实践的能力。“创业孵化”着眼于地方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的提高与成果转化能力的加强,当然,前提是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素质的养成。这种能力的提升并非局限于学校领域,而是存在于各种社会场域,所以,地方高校要有前瞻性眼光,与当地企业寻找合作纽带、与所属城市相互成就、与社会发展并驾齐驱,才能让大学生真正投身时代洪流。“创效潜能”旨在激发大学生依托智能化时代的新型信息技术来培育探索新工艺、使用新装备、研发新产品、打造新产业的能力,形成网络、数字、智能与技术一体化的发展格局,从而挖掘创业过程中的“金点子”,提高商业禀赋,增强创效活力。
当然,“创意—创新—创业—创效”的“四创”人才培养虽对应四个功能模块,但并非割裂开来,而是有机统一的,构成了可持续发展的链条式培养机制。唯其如此,地方高校才能抓住机遇,游刃有余地培养新时代复合型的创新人才。
二、地方高校“四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的现实困境
在智能化时代,地方高校的“四创”人才培养不仅有助于加快国家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步伐,还为当代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型、区域传统企业的升级、地方新兴产业的崛起提供了新动能,更在建设创新型國家的战略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当然,由于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根深蒂固,“四创”人才培养机制虽然力求“变中出新”,但并非一朝就能“旧貌换新颜”,当前地方高校在“创意—创新—创业—创效”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存在困境。
(一)“四创”人才培养的教育理念不清晰
当前,不少地方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重知识、轻能力,他们尚未充分认识“四创”能力的培养与个体价值的实现、青年人的时代担当、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地方经济的转型升级、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间的关联。因此,大学生群体也无法在学习中感受到创新精神的重要性。比如诸多地方高校的文科生,在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没有树立“科技+传媒+文化”的发展观,缺乏对新时代技术与技能人才的认识,甚至发出了“四创”与自己无关的论断,这种论断违背了与时代发展“同频共振”的理念,更遑论本土化立场与国际化视域的结合,当然也就无法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与技术能力。
(二)“四创”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不完善
当前,部分地方高校虽开设了面向大学生的通识性创新创业课程,但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划,尚未形成分类递进的科学体系,没有依靠万物互联的信息技术打造全新的教学生态。同时,在智能化时代,“四创”课程更应注重的是对学生“能力”的锻造,但大多数课程的教学仍以单一、封闭的讲授式为主,基于创新创业的实践课程匮乏,且呈现碎片化、松散化和随意性特征,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意思维和创造能力。这些都倒逼着地方高校以“数字智能”为抓手[3],进行教学模式的变革、既有学科体系的优化、专业格局的调整。
(三)“四创”人才培养的教师队伍不健全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智能化时代地方高校“四创”人才培养机制与教学改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