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胡梅 周珞晶 赵冬明 张礼廉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2期 本文字数:2679
[摘 要] 基于军事智能领域的使命任务,对军事智能领域研究生学术交流组织模式及制度规范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目前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以研究生创新培养为抓手,统一谋划“学院→系所/学科→教研室/课题组”三级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主题,针对具体问题,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研讨与交流,为研究生创新培养搭建无障碍交流平台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术交流组织模式,形成可实施可考核的制度规范,建立长效机制,以引导研究生积极参加学术活动,推动军事智能领域发展。[关 键 词] 军事智能;研究生;學术交流;组织模式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2-0121-04
近年来,针对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理论及应用,各军事大国纷纷制定了国家层面的战略思想与行动计划,全面努力谋篇布局,以抢占未来军事竞争的战略制高点。与民用智能技术相比,军事智能具有显著特点:(1)在高动态、强对抗的复杂战场环境下,基于图像、视频、红外、语音和电磁频谱等信息源的目标智能识别,民用智能技术只能部分直接应用,还需要大量二次开发甚至重新建模。(2)多目标、多任务、信息和边界不确定条件下,决策模型如何做到实时和可信,威胁与能力如何快速匹配,行动计划如何制定与选取,任务实施中如何精确控制等,均面临较大的挑战。(3)智能技术与传统作战力量和手段的深度融合,如与平台、集群、体系、指挥、网络攻防、电子对抗、舆情管控以及综合保障等方面的融合,涉及大量系统性的改造与重塑。因此,军事智能的发展是一个战略性、全局性、开创性的领域[1]。国防科技大学智能科学学院聚焦备战打仗,积极为打赢未来信息化战争全院统筹规划,基于学院的控制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三个学科特色,根据论证的学科和专业体系确立了五大科研方向,围绕军事智能全面开展教学科研工作。
研究生是我国科研人员的储备军,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在于创新。如何激发研究生的研究热情,尽快让其进入研究课题以及开展深入的创新性研究一直是大学研究生教育管理者普遍关心的问题。各种学术活动的参与,可以拓宽研究生的知识范围,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提高其综合素质。而作为研究生教育管理人员,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组织和开展各种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生创新教育搭建交流平台,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2-6]。针对军事智能领域研究生学术交流存在的问题,尝试统一谋划“学院→系所/学科→教研室/课题组”三级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主题,针对具体问题,多学科、多层次、多角度研讨与交流[7-8],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学术交流组织模式方案,形成可实施可考核的制度规范,建立长效机制,真正为研究生创新培养搭建无障碍的交流平台,需求紧迫,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探索。
一、研究生学术交流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最新的《国防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试行)》第十九条明确指出“学术交流活动为学术学位硕士生必修环节,计入培养环节学分,硕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次学院及以上单位组织的公开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至少1次为所在学科领域的国际或国内高水平学术会议。每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后,须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最新的《国防科技大学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细则(试行)》第十八条明确指出“学术交流活动为学术学位博士生必修环节,计入培养环节学分,博士研究生必须参加不少于20次学院及以上单位组织的公开的学术交流活动,其中至少1次为所在学科领域的高水平学术会议并宣读论文。每次参加学术交流活动后,须撰写不少于500字的总结报告”。
目前关于研究生在学术交流活动这一环节的学分认定其实没有统一的标准,实行起来比较宽松,现实情况是研究生多通过参加(旁听)每年各自课题组的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来完成“学院级”组织的公开的学术交流活动指标,学术交流活动平台单一,缺乏通过校外和行业领先单位专家教授的学术汇报来进行学习交流的机会,不能满足军事智能领域研究生高质量的培养需求。
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的组织形式没有现成的经验可遵循,一直在不断的摸索和实践中积累经验。尤其是针对军事智能领域这个特殊的主题,通过“请进来”的模式邀请国外知名高校或企业大师进校进行学术交流是不太现实的,在学术交流模式方面可考虑组织线上学术报告。同样,线上学术交流组织模式还适用于邀请国内知名高校或企业大师为研究生做学术报告。传统的线下的研究生学术交流组织模式适用于系所或教研室人数相对较少的需求。而对于学院层面的大型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是一个很合适的选择,报告主讲人在线上,以教研室为单位的研究生们可以线下集中,既可以线上互动交流,又可以线下实时讨论。
线上、线下和混合式研究生学术交流组织模式设想为跨地域、跨学科和跨层次研究生学术交流组织创造了无限可能。军事智能领域需要人工智能与传统军事技术的交叉融合,因此在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规划中必然要邀请智能技术方面的专家,又要邀请军事技术和理论方面的专家,同时邀请两位或多位这样的专家来举办一场学术活动不太现实,那么线上交流模式就能很好地解决专家跨地域的问题。军事智能领域还需要人工智能和其他前沿科技的交叉融合,因此在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规划中必然要邀请不同学科领域的专家共同探讨,结合学院已有的控制、机械和仪器学科的专家,只有通过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才能完成一场跨学科的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此外,军事智能领域更需要多样化军事需求和任务来牵引带动智能科技发展,因此在研究生学术交流活动规划中还会邀请各军兵种及一线装备单位技术人员共同探讨,那么在一场学术活动中可能有院士级别的“大家”,也可能有老师、博士生、硕士生,还有已经参加工作的本科生或技术士官,线上线下混合模式可以满足这种跨层次的学术交流需求。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军事智能领域研究生学术交流组织模式浅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0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