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陈玲玲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5期
[摘 要]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精神财富,是“四个自信”的精神来源和坚强基础。协调发展理念注重发展结构的协调性、发展因素的整体性和发展内生动力的持续性。高职院校在协调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构建从内生动力—认知、价值取向—信仰、战略基点—实践三个层面的红色基因传承框架和协调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红色育人与专业育人、红色育人与教育环境的“三协调”传承机制,创新红色基因传承主体、传承渠道和传承保障,真正让红色基因成为当代大学生的精神之基和力量之源,将红色基因融入新时代发展脉搏中,履行好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关 键 词] 协调发展;红色基因;传承模式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032-04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深化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着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1]围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2],作为服务国家战略力量、提供特色化效益的高职院校,近年来深层次挖掘本土红色资源,利用红色节点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创作红色主题作品,打造线上线下红色场域等,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但从红色基因传承的系统发展视域看,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的良性发展、红色资源整合、大学生主动自觉接受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借助协调发展理念创新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机制,即以实现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的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激发社会、高职院校、大学生主客体协同耦合性,以期为红色血脉有效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视角。
一、当前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现状
党的十八大以来,高职院校利用课堂内外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红色基因传承上做了积极、大量的工作。尤其是结合建党100周年的时间节点,各高职院校对建党一百年的奋斗历程、红色基因内涵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通过问卷调查、调研和座谈发现,“红色基因传承环境复杂、内容不全面、传承途径不优化、预期效果不明显”的情况显而易见。
(一)外部环境对红色基因传承的冲击与影响
梁罡认为,高校红色基因传承的重要问题之一是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要使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过去、现在、未来发展的领导核心力量,要坚定实现共产主义伟大理想的信念。[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在世界地位的提高,市场经济的商业趋利思潮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带来影响。西方敌对势力的不良企图和国内话语权的争夺,高职院校红色基因高质量传承更具复杂性、严峻性、迫切性。
(二)挖掘红色教育资源的统筹协调性需要长期研发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蕴藏的红色精神极具传播性、创造性和再生性。[4]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政府、党史专家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了整理和研究,对红色基因的传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面对丰富的红色资源,高职院校利用课程开发、红色主题讲座、线上教育、大学生沉浸式社会实践等方式进行红色基因传承,但各种方式往往模式化、单一化,缺乏一定的关联性、紧密性和协同性,虽然在红色基因传承的氛围营造上效果较明显,但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转化的有效程度上还缺乏系统性、整体性的经验总结和理论研究。
(三)红色基因传承的时代性还需有效转化
红色基因浸润于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和社会主义发展史中,有着自身的表现形态与载体,其政治站位之高、情怀之深、视野之广、主旋律之响亮是彰显红色基因育人时代价值的重要前提。大学生作为受教育主体,对红色基因传承的态度虽然是崇敬的、神圣的、仰慕的,但在对“四史”明理、增信、崇德、力行中不难发现,学生对红色基因传承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关涉、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延展性往往处于被动接受和间接体验状态。使学生在守正创新中高质量传承红色基因,立足新时代、聚焦新时代、肩负新时代,是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职责所在,还需要下大功夫进行有效转化。
(四)学生参与红色基因传承的主动性有待加强
社会、高职院校、教师、学生之间的互动关系影响着红色基因传承质量,而它们之间又是协调统一的,主客体地位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在持续发展中不断进行形而上学的突破。通过调查发现,高职院校传承红色基因的覆盖面不强,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实效性,甚至出现传承方式趋于说教、流于形式、浮于表面,传承过程“一阵子”的现象;不能深入了解新时代师生对红色基因内在的引导意义和传承难点,缺乏对传承中师生内生动力、思想现实状况、心理状態、问题引导、主动探索、易于接受的内容形式的深度调查和研究;由于反馈机制不健全造成传承主体反馈单一、不及时,传承评价科学性、指导性不强,导致实践过程不完备,不利于激励机制的发挥和传承效率的提高。
二、协调发展视角下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可行性
鉴于目前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现实语境,为推动更深层次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模式设计,尝试以协调发展理念来分析和构建。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红色基因传承模式探究:基于协调发展理念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