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高许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5期
[摘 要] 中高职课程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體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技术人才应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阐明中高职课程衔接缺乏统一的课程衔接体系、课程考核方式单一、课程内容落后行业岗位需求等问题,可以通过整体规划、资源共享、师资对接、证书互认、校企合作等方法完善中职学校和高职院校课程衔接体系。采用调研方法了解机电类职业对于中高职学生不同的能力要求,以专业基础课——机电基础为例,按层次、分级别制定中高职机电基础课程的课程标准,实现中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关 键 词]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机电基础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100-04
一、概述
随着“产业强国”“技能型社会”等发展目标的提出,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纵向贯通”“促进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到2025年,基本建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等目标。[1-3]现阶段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关键在于两方面:一是现有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其自身的办学水平。二是加快中高职衔接发展的建设,使其体系趋于完善。我国要实现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目标,就必须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要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就必须实现中高职课程有效衔接。近年来,在探索中高职课程衔接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在实际工作当中人才培养方案方向存在偏差、课程标准没有明确的衔接体系、顺利毕业对技能证书的要求等问题。中高职课程衔接作为中高职教育衔接的落脚点,还需进一步探索和完善。本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机电基础为例,按照模块化课程教学方式探究中高职课程衔接,以期为进一步优化中高职课程衔接体系、贯通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二、中高职机电基础课程衔接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方案是职业院校组织开展教学活动、安排教学任务、实施教学质量监控的规范性文件。通过分析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院校的培养方案[4],以机电基础课程为例总结出课程衔接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缺乏统一的课程衔接体系
中职阶段机电基础作为专业核心课设在二年级第一学期开放,共计144课时,其中实验32课时;高职阶段机电基础作为专业基础课设在一年级第一学期开放,共计48课时,其中实验课时4课时。由此可见,在中职阶段该课程理论部分占总课时量的77.8%,接受能力较弱的中职学生花费较多时间学习理论知识,缺少电工实操技能的训练,课时设置极不合理。对比课程标准发现两个阶段教学目标中对知识点、技能点的掌握要求大致相同,课程负责人没有考虑到不同层次制定的课程标准之间的相互衔接,从而出现中高职课程内容重复较多的结果,这样不仅浪费时间,还会使学生产生怠慢心理,严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调研发现,同市的三所中职院校所征订的机电基础课程教材与高职院校的并不存在知识学习的递进式增长关系。课时设置不合理、课程标准重复率高、选用教材区分不明显等现象均表明中高职课程缺乏统一的课程体系。
(二)课程考核方式单一
高职阶段机电基础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为:课程成绩=学习过程考核(40%)+理论考核(60%)。学习过程考核包括习惯与态度、作业和课堂表现;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中职阶段机电基础课程的成绩评定方式为:课程成绩=实验考核(30%)+理论考核(70%)。实验考核包括实验过程成绩和实验报告,采用随机抽取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线路安装进行测试;理论考核采用闭卷考试。对比发现,不论是中职阶段还是高职阶段的考核方式都过于单一,理论考核使得学生偏向“背重点”“打突击战”,而忽视了专业技能的学习与积累,单一的考试分数不能切实反映出学生的专业技能水平;实验考核由于教师精力有限、学生人数多,很多时候会以交上来的实验报告的水平进行“客观”评分,这就使实验考核的公平性大打折扣。
(三)课程内容落后行业岗位需求
随着制造业大量采用数字化、精密化、自动化等高新技术,熟悉和掌握现代数字化技术的专业人才缺口越来越大。据统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80%以上会选择工程装备制造产业的工作岗位,然而中高职学校的教学内容远落后于学生的就业需求。一方面许多课程标准缺乏灵活性,传统的教学方法必须融入现代教育理念,教学内容要结合企业实际生产及时更新。另一方面不论是中职阶段还是高职阶段实训教学都是培养专业技能操作人员的主要环节,在十年前购买的机床上练习的技能与现实脱节,导致毕业生踏入工作岗位对新的机械设备一无所知。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方法探索
(一)中高职课程衔接的整体思路
首先,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聚焦服务于工程装备制造产业链,通过广泛的社会、行业和对校企合作企业的走访调查,发现近三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机电设备安装与调试、自动化生产线制造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其次,针对人力资源部门进行校园招聘时对此专业学生提出的设备安装、调试、运行、检测、维修及营销等岗位能力及职业能力要求确立人才培养定位,以便精准对接岗位。最后,结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专业课程为研究对象,按“技能对接,能力递进”的准则分别制定中职阶段和高职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标准,针对学生在中职和高职阶段应掌握的理论知识和达到的技能水平进行模块化优化,如图1所示。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高职课程衔接的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1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