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黎莉 秦春婷 沈明翠 黄丽婷 梁寿雯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5期
[摘 要] 为了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在特殊儿童绘画治疗课程中进行改革,促进学生绘画治疗关键素养的形成。经过课程团队三年的实践,在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策略、教学评价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同时,课程负责人坚持一线实践,用课题研究带动课程改革,将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运用于课程教学中,得到了来自学生的肯定和积极反馈。[关 键 词] 绘画治疗;体验式学习;应用探索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5-0112-04
艺术治疗(Art Therapy)又称绘画治疗、美术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指在一个安全而完善的空间,建立互信的治疗关系,透过艺术媒材,从事视觉心象的创造性艺术表达,反映与统整个人的状态(TATA②,2016)。大量文献研究证实,绘画治疗能促进特殊儿童的全人发展。如Kanareff进行了38期两周一次团体绘画艺术治疗干预,提高了4名孤独症和唐氏综合征儿童的社交技能;禄晓平等利用曼陀罗绘画疗法促进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流,提升自我认识,改善刻板行为,降低焦虑和负面情绪(2017)。基于此,我院开设特殊儿童绘画治疗课程,作为一门特殊教育专业选修课,本课程主要是学生了解艺术治疗(绘画治疗)的媒材层次架构(Media Di-mension Variables),评估特殊儿童绘画发展阶段,能初步设计符合特殊儿童需求的艺术治疗活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以体验式学习为基本理念进行课程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通过体验式艺术创作,强调在艺术创造过程中表达自己,提升自我觉察能力,同时体验不同的媒材层次架构带来的不同感受,并将体验到的媒材运用到将来特殊儿童艺术类课程中。在我院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该课程理论16学时,实践16学时,共32学时。同时,艺术治疗的团体活动采用特殊儿童绘画治疗相同流程(暖身、主活动、整理),每次课程90分钟(2学时),部分课程在户外进行,2018级、2019级、2020级特殊教育专业9个班级共计357名学生都参与了此项改革。
一、课程前期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重难点不突出
本课程开设之初采用传统的教学目标设计,即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和素质目标,因绘画治疗是一个庞杂的体系,教师唯恐学生了解的知识不够,面面俱到,理论与实践课时比例达到5 ∶ 5,这样的教时安排目标定位模糊。同时,绘画治疗需要个人或团体的体验,在体验中达成表达感受、情绪、冲突,产生自我觉察及反思,学会团体沟通与合作,分享经验。这些素质目标需要达到一定时间量的练习才能获得,现行的重知识、重技能、轻素养的教学目标设计并不能达成这一绘画治疗核心目标。因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教学重难点一直在知识目标、技能目标、素质目标之间徘徊。
(二)教学方法混杂,未突出学生中心
传统教学以传授知识为逻辑起点,以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教室中心的三中心合一范式,即“为教而教”教育观。本门课程之前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有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和练习法,从前2轮教学实施效果来看,教师课堂讲授绘画治疗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时候,学生的课堂专注力不集中,积极性不高;观看视频案例也兴味索然,加之高职学生对于理论的学习能力相对较弱,课堂问答环节变成照本宣科,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使用媒材进行练习的时候也只是像完成任务一样,又急又快地完成作品,没有进行自我觉察和反思。混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晕头转向,不明白自己到底要学习什么,学习的内容对自己的未来有无用处,无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
(三)学情分析发现学生情绪较焦虑,同学之间关系淡薄
学情分析是课程改革的根源和动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依据之一。通过学情分析发现学生依赖教师讲授,不愿意自己思考,学习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和胜任感不足,对自己的未来充满焦虑,同学之间关系淡薄,班级凝聚力弱。
二、实施过程
(一)思路
本门课程的改革秉承“学生中心、经验中心、活动中心”的现代教育理念,以“学习导向”为特征,为学生“学”开展教学设计,每个学期学生体验的媒材都会随着学生的需求和建议进行调整。在课程设计中,融合了戏剧治疗、阿德勒心理学相关内容,借鉴了大川繁子(2021)提出的“成长三角形”模式(图1),将情绪的发展与稳定作为课程目标之一,通过12次不同媒材的艺术治疗体验活动让学生以画抒心,疗愈自我。同时,每次媒材体验活动按照艺术治疗的架构进行,分为暖身、主活动、收拾整理三个环节,在暖身环节多采用戏剧游戏,旨在提升团体动力,促进生生之间关系的发展。考虑到艺术治疗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方法,我们尊重学生的隐私,在作品分享环节以自愿为主,不愿意分享的学生或小组可以不在对分易平台上传作品。
(二)过程
本课程采用PDCA模式(图2),三轮教学改革中不断检查问题,调整活动设计,每个学期前4次课为理论讲授,主要介绍艺术治疗的概念、发展和儿童绘画发展阶段;后12次课为艺术治疗体验活动,分别体验不同的媒材带来的疗愈感受。活动形式依據媒材的特点分为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暖身活动一般为全班一起参与,个人、小组、集体三种教学形式交替进行。艺术治疗体验活动每次90分钟(成年团体标准),考虑到本门课程是为将来大专学生去特殊教育机构或学校提供艺术类课程服务,因此尽量选用适合特殊儿童的低复杂度、结构/非结构性、流质/硬质的媒材架构。授课安排具体见表1。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以画抒心,疗愈自我”体验式学习背景下特殊儿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1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