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魏辉彦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6期
[摘 要] 高职高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是高职高专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进一步得到了强化。以“三全育人”思想为指导,通过揭示“三全育人”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对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高专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助力高职高专学校心理育人预期成效的达成,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学校心理育人的目标。[关 键 词] “三全育人”;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施途径
[中图分类号] G4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6-0173-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即“三全育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指出,心理育人作为高校“十大育人体系”之一,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深入构建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平台保障“五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着力培育师生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师生心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由此可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复杂性和紧迫性日益突出,本文以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对象,在“三全育人”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揭示“三全育人”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对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进行探讨,以期为高职高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助力高职高专学校心理育人预期成效的达成,更好地实现高职高专学校心理育人的目标。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
马建青、杨肖在《心理育人的内涵、功能与实施》中提出,高校心理育人指的是高校在充分了解大学生心理成长规律的情况下,通过课程教育、校园文化活动、服务管理等多种方式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大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解惑和疏导,开发心理潜能,提升心理品质,完善健康人格。
本研究以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为研究对象,在“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高专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更强调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都要担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其中学校更是主体中的主体,这就要求学校的每名教职员工,如学校管理者、心理课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其他任课教师、后勤服务人员等,都应该肩负起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在自己本职工作上发挥心理健康教育的职责,相互协作,共同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及全员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思想的指导下,要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贯穿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生活以及成才成长的全过程,在认真了解和研究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从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连续性和贯穿性,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即学生成长的全过程都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三全育人”思想的指导下,强调促进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需要利用不同载体、不同途径和方法从各个方面、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发力,构筑大心育格局,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教学、管理和服务中,实现线上与线下、课上与课下、校内与校外多层育人线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即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二、“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全员育人的意识尚未形成
学校是教育的主战场,学校中各级各类教职员工共同承担着教育的职责。笔者以高职高专学校教职员工为调研对象,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由谁来开展?”这一问题展开调查,获得有效数据528份,从调研结果来看,21.6%的人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由心理老师来开展,41.3%的人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由心理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来开展,24.2%的人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由心理老师、辅导员和班主任以及学生处工作人员来开展,仅有12.9%的人认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应由全体教职员工共同承担,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从研究数据可知高职高专学校教职员工全员育人的意识尚未形成(如表1所示)。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程育人不到位
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学生入校到毕业的整个大学期间,覆盖学生成长的各个环节。因此,要对学生整个在校期间的心理健康状况及时掌握,进而才能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但笔者对湖南省内30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现,26.7%的学校只普查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3.3%的学校会对全校学生进行不定期的心理健康排查,23.3%的学校会对全体学生进行定期的心理健康排查,36.7%的学校会对全体学生开展定期和不定期的心理健康排查。由调查数据可知,有四分之一以上的学校对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状态进行检测和排查,无法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干预与处理(如表2所示)。
(三)心理健康全方位服务体系不完善
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需要全方位覆盖,但笔者对湖南省内30所高职院校进行调查发现,53.3%的学校实现了医院、学校、学院、家庭的四级联动畅通机制,23.3%的学校医校联动不畅,16.7%的学校家校联动不畅,6.7%的学校院校联动不畅(如表3所示)。另外,班級心理委员的班干部职能未有效得到发挥,及时关注、反馈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此外,社会层面的心理服务体系不够完善,对大学生的有效心理支持并不理想,如无偿服务和低收费心理援助缺乏。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三全育人”背景下高职高专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