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崔阶萱 王蒙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7期
[摘 要] 县域职业教育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基础性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乡村振兴战略下,想要激发县域经济活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综合素质,就需要大力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充分发挥职业教育的服务、育人功能。但是由于地理位置、经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还存在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运行机制体制不健全、管理部门不统一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进一步探索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与运行机制,发挥政府主导作用,统筹县域职业教育管理,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紧密对接县域产业发展,推动职业教育多主体协同育人,实现教育资源效益最大化。[关 键 词] 乡村振兴;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与机制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7-0001-04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劳动力的需求也逐渐从粗放型向技能型转变,对实用型技术人才的需求也在与日俱增。职业教育作为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最紧密的教育类型之一,要服务于产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乡村振兴的坚实基础,也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物质保障。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要和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要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为地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支持,为推动乡村产业集群化提供内生动力。河北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想要实现乡村振兴,就必须大力发展县域职业教育,加强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努力把农村劳动力优势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做好乡村人才振兴工作,为乡村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乡村振兴战略下河北省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一)乡村人才振兴相关政策支持
近年来,职业教育越来越受重视,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中,明确提出要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优化教育结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广大农村培养以新型职业农民为主体的农村实用人才。[1]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中也提到,要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提高农村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支持职业院校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不断壮大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稳步提升人才素质,持续优化人才结构。[2]2021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大力提升中等职业教育办学质量,办好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鼓励农民、返乡农民工接受职业教育,加快乡村振兴人才的培养。[3]
(二)河北省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县域职业教育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的基础教育,与农村、农民密切相关,是赋能新型农民、培养乡村振兴人才的有效途径。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取得了一定成绩,2020年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显示,河北省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802所,年招生人数40.97万人,在校生人数达98.76万人,学生规模有所扩大,职普比相较往年有所改善;师资队伍结构不断优化,专任教师占比有所增加,而且教师队伍整体学历水平和“双师型”教师比例也都略有提高;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资金投入还是有所不足,教学资源相对紧张,2020年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0.6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8963.75元、生均纸质图书33.91册,相较于之前都略有下降,全省师生比为16.65,相较于往年也略有提高。[4]
二、河北省縣域职业教育发展的现实困境
河北省县域职业教育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到地理位置、经济发展、交通条件和环境资源等因素的限制,在教育经费投入、运行机制体制、教育资源配置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一)经费投入不足,县域职业教育发展受制约
县域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主要来自政府拨款,由于县域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而且存在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不同县域的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也存在较大差异。职业教育相较于普通教育更加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需要花费大量资金购买实训设备、建设实践教学基地,职业教育的建设成本和育人成本都要高于普通教育,经费投入的多少会直接影响职业学校的办学质量。经济发展较好的县域能够为职业学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在学校课程资源开发、技术技能培训和实践教学实施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既保证了学校的教学质量,又为县域经济发展储备了技术技能人才;而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县域由于经费比较紧张难以为职业学校发展提供物质保障,学校在基础设施建设、教学条件配备等方面都会受到影响,难以保证教学质量,只能勉强维持运转。经费投入的不均衡导致县域职业学校发展差距越来越大,部分学校招生相对困难,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比较陈旧,学生缺少实习实训机会,学校的培养质量不能达到企业的用人要求,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学校办学经费短缺也会直接影响教师的薪资待遇,较低的薪资待遇很难留住学历层次高、技术水平高的教师,导致县域职业学校师资力量薄弱,在学科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构建等方面很难委以重任。
(二)运行机制不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多主体参与缺失
职业教育同时具备职业属性和教育属性,要为行业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职业院校的发展就需要“政校企”协同育人。但是学校运行机制不健全,存在多元主体“缺位”“错位”的情况,无法实现协同育人,不能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服务经济发展和开展教育培训等方面的作用。而且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在人才培养目标、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没有与地方经济发展相适应,专业设置没有与产业相结合,师资队伍力量相对薄弱,需要进一步加快县域职业教育机制体制改革,有效提升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在政策方面,大部分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文件停留在省级或市级层面,针对县域职业教育发展的指导性文件很少,县域职业学校只能主观决定学校的发展方向,在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实习就业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局限性。[5]在企业角度,参与县域职业教育的热情也并不高涨。一方面,县域企业在教育观念上比较落后,不是很重视企业员工培训、员工技能提升等,没有意识到教育培训的重要性,缺少与县域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的动力,所以企业对职业教育的参与度较低。另一方面,县域职业学校受办学经费的限制,在设置专业时往往会考虑到学校的办学成本和教学条件,多设置一些实习实训要求不太高的专业,而这样的专业往往与产业发展需求不匹配,导致学校的专业结构无法与县域产业结构调整精准对接,不能满足县域产业的用人需求[6];缺少企业的参与,学校就无法及时获取行业企业发展新趋势和技术新应用,导致职业教育与生产实践相脱离、人才培养内容与行业企业需求不匹配的情况出现,这不利于县域职业教育的发展,也不利于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综合素质。最终出现县域企业缺少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受到限制、县域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人才不能满足企业需求、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乡村振兴视域下河北省县域职业教育发展路径与机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1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