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在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所概括出的。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也就具有了新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
关键词:群众路线;毛泽东思想;理论来源;当代价值
在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精髓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实际相结合,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精辟地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对其作出了全面系统的阐述。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背景下,在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中,进一步挖掘和弘扬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深刻内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来源
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汲取中华民族传统思想精髓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将我们党的群众路线精辟概括为“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并对其作出全面系统阐述。这一路线不仅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党八十多年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党实施思想政治和组织领导的根本保证。
1.1 中华民族传统的民本思想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文化来源
殷商之前,我们的先民就已经认识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民本思想渐趋盛大,着重强调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地位,形成了系统的民本思想——重视民众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把民视为国家之根本,并把它作为政治哲学的核心理念。
毛泽东批判地吸收了民本思想,十分重视人民群众在革命斗争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夕,毛泽东在湖南组建新民学会、开展民众运动时,就阐明了人民群众联合起来其力量最强的思想。1929年毛泽东在《古田会议决议》中要求“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党的七大报告中,他进一步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把人民群众看作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体,标志着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初步形成。
1.2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基石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马克思主义对待人民群众总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它是构成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重要内容。唯物史观明确了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到底都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第一次科学解决了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
毛泽东是坚持和发展马思主义群众观的光辉典范。他不但身体力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还把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同中国革命实践结合起来,在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使其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逐步形成了具有我党特色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思想。
1.3 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历程是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实践平台
毛泽东群众路线,从实践角度考察,源于党领导的波澜壮阔、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正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历程,为毛泽东群众路线的孕育、形成和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可以说,没有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就没有毛泽东群众路线的产生。纵观毛泽东一生的革命历程可以看出,自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结下不解之缘的那一天起,他就始终坚持、倡导和践行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并在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为党的群众路线,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成为毛泽东思想科学理论体系的活的灵魂之一,同时也是一代又一代的中国共产党忍始终坚持的政治信念。
2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当代价值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从诞生之日起,就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它一直都是我们共产党人所坚持的基本思想,并且指导着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如今,随着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时代赋予了我们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不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也就具有了新的意义和价值。
2.1 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为我们坚持党的远大理想扬起了光辉旗帜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试论毛泽东群众路线思想的理论来源及其当代价值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