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指导地位,实现中国梦的必然要求。本文阐明了为何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和障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人民群众
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宗旨和困境
国内论者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探讨,有几种不同观点。本文采纳众多学者普遍认同的观点,即认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具体化、现实化、通俗化、使其由被少数人掌握到被多数人所理解、所认同并自觉付诸实践的过程,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彰显生命力的必然要求。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的今天,之所以特别强调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要有两点理由。
其一是需要有力回应各种思潮的挑战,解决目前的信仰缺失问题。当前社会,中国的主流社会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嬗变,这种嬗变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运行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改革开放伊始,我们在拨乱反正,反思“文化大革命”中那种政治狂热、个人迷信、精神万能的同时,在相当一部分人心中,把本该有的政治热情、政治立场、政治信仰也一起抛掉了,以至于时下的中国,意识形态业已悄然淡出人们的视野,甚至一度时期出现了信仰真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使命之一就是要在新形势下,恢复马克思主义在人们心中应有的地位。
其二是因为理论总是灰色的,而生活之树是常青的。实践是无止境的,理论自然要与时俱进。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已进入到从总体小康向全面小康迈进的关键时期。前进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也迫切需要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强力支撑。
在当前复杂多元的社会思潮下, “炸弹民主”、“普世价值”等西化战略频频出场,马克思主义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在当代中国遭遇了各种力量前所未闻的冲击和挑衅。在时下的社会中,存在一个令人十分纠结的现象,就是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未能有效转化为大众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广泛认同,那到底是什么阻碍了这种认同呢?是宣传上的某些环节、手段出了问题呢?还是其他什么原因?宣传手法的多样化,语言文字的通俗化的确重要,也非常必要。但这些都只能是治“标”,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问题。因为人民大众从来不会无缘无故地接受某一种理论,也不会自发地接受某一种理论,哪怕是非常正确、非常彻底的理论。任何一种理论形态生命力的延续都需要社会现实的滋润,大众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并不完全取决于它的真理性、科学性和通俗性,这仅仅是前提而已。
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保证
一定的作风总是某种精神、思想观念的外在表现,具有感染人、熏陶人、影响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是一种强大的无形的力量。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武装的共产党员是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载体。从某种意义上讲,共产党员的思想品德、作风,直接影响着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影响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效果。当前形势下,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党组织和党员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党的良好作风、良好形象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是增强马克思主义的感召力和说服力的重要基础性支撑,能有效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因此,对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所呈现的障碍或挑战来说,党员干部有着不可推卸的重大责任。
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功经验早就证明了一条颠扑不灭的真理,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心中的确立,首先必须有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才能形成具有极大影响力的榜样力量。由此可见,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要保证。所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象中的重中之重,就是数千万党员,特别是党的干部。要让广大党员干部走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的队伍前列,要积极带头学习、研究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率先将马克思主义内化为个人的品德和人格,外化为实际活动中的行为准则,那毫无疑问,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肯定会越走越宽畅。
3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途径
党员干部的身体力行固然重要,但若想真正有效地把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转化为人民大众的自觉认同和自觉行动,还必须密切结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马克思主义只有与人民群众同命运,才能焕发出强大的感召力。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路径探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