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蒋利亚 彭姝彬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9期
[摘 要] 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高职院校已经被广泛运用,但由于高职生自学能力和主观能动性等原因,这种教学模式在许多院校中实践效果不够理想。为此,以翻转课堂与讨论式教学理念为指导,在高职临床专业基础课生物化学中引入“翻转讨论式”混合教学模式,在课堂设计原则、讨论主题选择、组织形式与时间安排、评分标准等方面展开论述。教学实践证明,与单一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相比,该种混合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提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等综合运用能力。[关 键 词] “翻转讨论式”混合教学;高职院校;临床专业;生物化学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9-0071-04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领域的重要前沿学科,是重要的基础医学学科,也是高职医学院校的必修课,它具有理论性强、内容抽象复杂、知识点涉及面广、学习难度大等特点[1]。教师为主导进行“填鸭式课堂”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无法调动高职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随着互联网日益发展成熟,丰富的网络数据库资源为学生提供了自学平台,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飞速发展。翻转课堂依托海量的大数据资源,凭借信息技术手段对“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实施流程进行重新规划,将信息传递、吸收内化、知识巩固的学习流程进行重新建构,从而完成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的翻转[2]。这种教学模式需要学生具有高度的主动性和自我控制能力才能有效实施。然而大多数高职院校的学生自律性和自控性不强,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缺乏对学生的约束力,会导致课堂学习气氛无法调动和课程成绩下滑[3]。因此,有效的教学和学生管理激励、监督机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我院利用问卷星对参与教学改革实践的2018—2020级临床专业的800名高职学生展开无记名式问卷调查,从而达到根据学生的参与感受寻求合适激励和监督机制目的。调查结果显示,80%的学生认为契合专业和生活需求课堂内容的安排和良好课堂师生互动情况能影响自己的上课积极性与参与热情。讨论式教学模式是学生比较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法,它强调通过教师前期的精心准备、设计与指导,启发学生围绕核心知识点展开讨论,再通过课堂上的师生交流,以达到知识点的融会贯通,最终实现教学目标[4]。以问题为导向的讨论式教学,能够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运用中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提高教学实践中学生主体的参与程度[5]。本文以生物化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凭借学院在线教学平台智慧课堂和智慧职教的优势,在翻转课堂中引入讨论式教学模式,以提升其在高职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中的适切度。
一、“翻转讨论式”混合教学设计原则
理论上而言,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基础课程中将讨论式教学应用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有助于提升教学效果。但是讨论式教学必须在一定的条件和原则下实施,才能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有效地融入翻转课堂中。
(一)讨论时长和次数需要合理控制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适当引入讨论式教学方法,但是讨论次数不宜过于频繁,而且时长在一次课中不能太长。一方面,“翻转讨论式”混合教学对学生主体性有很高的要求,它需要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平台和书本查阅并收集大量资料和素材,还需要学生根据主题和知识点制作PPT等展示文稿。因此,这种混合教学模式将比传统教学模式占用学生更多的课余时间。此外,作为一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生物化学在高职临床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的教学进程中,大多数安排在第一学年第一学期开设。高职临床专业的大一学生进入新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精力容易分散,過于频繁的讨论会使学生疲于应付,降低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高职教学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引领下,很多高职院校缩减了专业教学总课时,生物化学的课时量也相应减少,如果讨论课程安排过多,课堂讨论时间过长,容易导致无法按照人才培养方案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二)讨论课要在教学进程中合理分布
生物化学课程是临床专业的医学基础课程,是从分子水平利用化学的方法来进行探索研究人体的规律,课程内容具有理论性和抽象性等特征。学生想要开展有效的讨论模式,学习小组的学生必须在课外完成资料收集和分析,同时学习小组成员必须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积累。因此,在整个教学进程设计中,讨论式教学安排在教学进程第二周以后,每隔一周组织一次讨论,给学生留足准备时间,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讨论课必须慎重选择讨论主题
高职学生自学知识能力有待加强,基础知识不够扎实,但是他们乐于接受新事物。正确选择能让学生接受的讨论主题是讨论式教学的难点,也是讨论式教学成功的关键。
首先,讨论的主题必须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兴趣和参与热情,最好是与学生生活或者医学相关,且选题不宜太难,要由浅入深,这样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6]。
其次,所选主题需要将文献、生活事例、临床案例作为支撑,通过对上述资料收集整理,引导学生将生物化学知识和营养指导、身材维护、临床案例相结合,增强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二、“翻转讨论式”混合教学模式设计
(一)分层次进行讨论主题的选择
结合高职临床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需要,根据生物化学课程标准的设计,高职生物化学课程可以分为三大模块,第一模块探讨生物分子的结构与功能,第二模块研究物质代谢及其调节,第三模块扩展学习基因信息传递与表达调控,在高职教学中侧重于前面两个模块知识点学习,后面的第三模块“基因信息传递与表达调控”,由于信息更新迅速、内容复杂,学生获取文献的途径比较困难,不选择作为学生自主讨论主题知识点。课题组根据课程内容的难易程度,将讨论主题分为单一性课堂讨论主题和综合性课堂讨论主题两类。蛋白质的理化性质、酶的分子组成与结构、维生素等知识点相对比较简单、综合性不强,主要设计为单一性的课堂讨论主题。物质代谢及其调节模块具有知识点较多、与临床结合比较密切、综合性强的特点,主要设计为综合性课堂讨论主题。课题组通过前期教学改革实践证明,分层次设计讨论主题,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缓解学生的畏难情绪。比如,学生对维生素该不该补、吃什么补、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症状、为了减肥是不是可以在平时饮食中完全不摄入脂类物质、“左旋肉碱”类减肥药物是否能帮助大家不运动也可以减肥、市面上宣传的补核酸类保健品是否需要摄入、黑色素在人体是如何形成的等讨论主题感兴趣,所以参与程度非常高。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首先,教学设计中选择的讨论主题都是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生物化学知识点,比如,讨论主题2就是就年轻人最喜欢的宵夜活动而选题的。其次,选题必须紧扣教学内容,同时注意与营养学、临床医学相结合,及时加入饮食营养、减肥健身、医药保健等热点问题。最后,“翻转讨论式”教学不宜频繁,一般每两个教学周进行一次讨论。笔者在一个学期48个教学课时中,布置了7 个讨论主题,主要在14个教学课时中开展。课题组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设计的讨论主题如文末表 1所示,这些讨论主题后期要根据临床、生活的需要不断地修改更新。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翻转讨论式”混合教学模式在高职临床专业基础课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2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