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刘圆圆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9期
[摘 要] 针对建筑类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双创教育脱离专业教育、产业与高校联系不紧密、培养模式不清晰、学生双创能力不足等问题,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为例,构建“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驱动下专创融合的教育路径,培养高质量专业技能型人才为社会服务;同时搭建“一中心+两基地+N服务”模式进行双创项目实战训练,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专业学生的双创能力及素养,最终实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关 键 词] 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联动;建筑工程专业群;双创能力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09-0083-04
近年来,我国高职院校在创业方面进行了全面的改革,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整个人才的培养之中,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业思维和创业精神,为企业输送高素质创业型人才,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一定的贡献。同时,国家相关文件指示,校企要深度产教融合,促进高校与企业协同发展,在人才培养、就业创业、社会服务等领域深度合作,强化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校企联动,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各高职院校在双创教育上指明了方向[1]。
一、“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联动下提升高职学生双创能力的意义
建筑行业包括:规划、勘察、设计、现场施工、构配件生产安装、运营管理等。高职院校的毕业生,以建筑工地为导向。当前中国施工现场施工大多依赖于现场施工,施工材料消耗大,工期长,用工多,机械化程度低,施工标准化程度低,现场噪声大,垃圾多,环境污染多。工地上的工人普遍年纪较大,没有合适的接班人。在我国,建设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技术创新、管理创新、经营模式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作为我国建筑工程专业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高职院校要顺应产业发展的潮流,采取各种方法来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体性。在“产教融合+社会服务”的双重推动下,高职人才的创造性思维已是其发展的必然趋势[2]。
二、高职院校提升学生双创能力所面临的问题
十多年来,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融合方面一直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从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分离、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不足、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等几个方面入手,指出高职院校在实施“双创教育”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加强“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进一步推进“产学”“创新”“就业创业”等领域的“协同”,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组织大学生利用专业技术为本地区的中小型企业提供服务,以大学生创新创业实习活动为载体,不断提高双创能力,从而构建“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驱动的专业双创教育培养体系。本文认为,在我国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双创”教学中,高校的双创融合困境有以下几个方面[3]。
(一)过多强调如何创业,而忽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专业技术教师和职业创业技术指导教师缺乏联系,没有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教学体系。因而,在实施双创培养的时候,往往过于注重如何注册公司,忽视了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优质的创业项目离不开自主创新支持,创业的核心动力是创新,为此,高校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及能力提升。同时,学生必须深入实际的生产企业中学习、探索、付出实际劳动,总结企业生产、运营、技术的相关经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思维及动手技能,提升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二)在学校内闭门造车谈创业,缺乏专业的支撑
由于高职院校各部门的工作重点不同,即第一课堂理论教学由教务科研处负责,大学生的就业创业技能则由招生就业处负责,科技成果转化由质量办公室主抓,而社会实践及第二课堂则由校团委分管,当前对于如何把大学生的双创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与区域内的建筑行业发展相结合,这几个部门都没有明确的对策,最后还得由建筑工程专业学生及教师去思考、去实践、去解决。
(三)双创教育模式不清晰,缺乏量化的人才培养标准
在职业学校实施创新型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常常存在着“泡沫化”现象,比如注重创办企业数量,忽略了培养对象的真实目的,教学方法忽略了课程教学的效果,创新创业教育的个性化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在进行双创教育的时候过分重视各职能单位的统筹布局,没有把专业教育与双创相融合,也没有把双创教育的创造性放在主要地位[4]。在创新创业教育实施过程中,没有遵循职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没有按照人才培养规划的目标来制订相应的教学计划,导致学生在科技创新、理念创新、工艺创新等方面非常薄弱。双创教育最基本的工作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以其特有的方式进行创新。
(四)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中缺乏社会实践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课程主要集中在理论学习,缺乏实际的实践活动或者工作经验作为支撑,理论学完之后学生无法将学到的知识付诸实践,创新创业的内涵无法在学生内心真正被理解和应用,对学生毕业后的创业和工作助力并不明显。因此,需要补充的实践课程要求教师在机械设备专业的日常课堂上,在打好理论基础的前提下加深实践探索,带领学生展开广泛的实践,以多种渠道和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增强创新创業的深度与广度。目前高校创新创业课程的阵地主要在学校范围内,没有校外因素的介入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创业教育的内容显得不够完整,质量也经不起检验。众所周知,创业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一次成功的创业需要创业者从实际出发,结合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技巧,做出真正有价值的产品,被社会接纳并投入生产、使用,这就要求学校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时充分考虑创业者成长路径,帮助学生学习技能。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产教融合+社会服务”双轴联动下提升高职学生双创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2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