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关于赵孟頫晚年书风分期的研究古已有之,宋濂、吴荣光的观点为大多数学者、评论家、鉴藏家所认同,近代的王连起、刘九庵等也做过许多深入的研究,但都没有对赵氏书风的分期作出具体的划分,本篇论文提出的观点对此可以作个补充,对于研究赵孟頫书风分期的学者也可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赵孟頫;李北海;晚期;书风;比较
1 绪论
1.1 问题的缘起
我的论文选题定为《赵孟頫晚期书风与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基于三点原因:一,我正在写赵孟頫晚年力作《胆巴碑》,对赵孟頫以及赵孟頫晚期书风有更为直接的了解,便于收集论文素材。二,经过对其《胆巴碑》的学习临摹与了解,遂对赵孟頫晚年书法产生兴趣。三,经过查证得知赵氏晚年师承李北海,所以找到关于李北海的作品,便于与赵孟頫晚年作品作图版类的对比考察。从而为书论中对于赵氏晚年师承李北海的论断提供更为直观的证据,具有一定学术价值。
1.2 研究意义
元代赵孟頫是楷书四大家之一,任道斌谈到赵孟頫一日能书三万字,《赵孟頫系年》中也有赵学士一日可写万字的记载,故今有赵氏传世作品甚多。因赵氏晚年作品甚多,故方便于资料的查找,陶宗仪《缀耕录》中说:“晚年则稍入李北海耳”,更有利于研究其晚年书风和李北海书风的比较师承关系,我经各方收集共收到图版资料17件,其中赵孟頫书迹14件,李北海书迹3件,都是二位书家代表之作。虽然既有成果对于赵孟頫书风的师承作了详细的阐述和分期,如明代宋濂(1310—1381)在跋赵孟頫《浮山远公传》时所谓的“三期说”:“赵魏公之书凡三变,初临思陵,中学锺繇及羲、献,晚乃学李北海”,宋濂的这种论断被后来的很多鉴藏家和评论家所认同,清代广东的吴荣光(1773—1843)在题赵孟頫延祐七年(1320)所书之《杭州福神观记》时也说:“松雪书凡三变,元贞以前,犹未脱高宗窠臼;大德间,专师定武《褉序》;延祐以后,变入李北海、柳诚悬法,而碑版尤多之”,将赵氏书风演变的时间概括得更加具体,与宋濂之说大致相近。刘九庵著《赵孟頫的书法》中谈到元贞以前也就是元贞元年1295年之前赵孟頫42岁以前,大德年间也就是大德元年1297年~大德十一年1307年赵孟頫44岁~54岁之间,延佑以后也就是延佑元年1314年之后赵孟頫61岁之后,由此可知赵氏晚期书风在61岁之后。当然,简单地将赵孟頫的书风划分为泾渭分明的三个时期太过于片面,我只是以此为据对赵孟頫晚期书风的晚期做了一个简单的鉴定。但是由于缺少直观的图版分析和对比,因此,对赵氏晚期书法作品与李北海书法作品的图像对比研究对于研究赵氏书风的师承关系是有积极意义的。
1.3 研究综述
赵孟頫的艺术活动及其书画成就早已为学术界所熟知并得到广泛深入的研究,但知从民国时期广东学者冼玉清(1895~1965年)在1933年发表《元赵松雪之书画》以来,海内外学者已有大量论文,著作问世,有关仕途方面的研究有余方德《赵孟頫的出仕及其一生》一文,《江南论坛》1998年第9期(总第92期);有关其书风方面的研究有朱万章《赵孟頫早晚期书风简论》一文,《东方艺术》(2006年04期)和陈一梅《“定武兰亭”与赵孟頫书风》一文,《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1年03期);有关其具体作品的考察有杨立言《赵孟頫的书法成就及他的》一文,《陕西教育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有关其与其他书家各方比较研究的有王俊《赵孟頫与董其昌书法比较研究》一文,山西师范大学2010年硕士论文和王德义、李鸿智《李邕与赵孟頫书法艺术之比较》一文,《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1997年03期);有关其生平、绘画、书法、名号、印款及鉴定方面的研究有《中国书法全集》43卷44卷,荣宝斋出版社(2002年版);有关其师承、书论、艺术评价方面的研究员有马宗霍《书林藻鉴》,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有关系年方面的研究有任道斌《赵孟頫系年》,文物出版社(1984年版)。
有关分期方面的研究有:1.《书法丛刊》第十七辑王连起著《从看赵孟頫晚年书法艺术》对于赵孟頫书风分期的问题,其中写道“赵孟頫书法,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即四十五岁以前的早年书、四十六岁至五十四岁的中年书、五十五至六十岁的中晚年书和六十一岁以后的晚年书”这与宋濂的“三期说”观点一致。2.《书法丛刊》第十辑刘九庵著《赵孟頫的书法》从赵孟頫书法风格的演变和赵孟頫书法的个人特点俩个方面对赵孟頫的书法进行了详细的阐述,其中刘九庵在赵孟頫书法风格的演变中也谈到了关于其书风分期的问题,其中写道“宋濂题赵书《大洞玉经》说:‘书法屡变,初临思陵(宋高宗赵构),后取则钟繇和羲献,末复留意李北海。文嘉沿袭此说,大略相似。’吴荣光题赵氏延佑七年所书《杭州福神观记》卷,说的更较具体:‘松雪书凡三变,元贞(一二九五年,四十二岁)以前,犹未脱高宗窠臼;大德间(一二九七~一三零七年,四十四~五十四岁),专师定武褉序;延祐(一三一四年,六十一岁)以后,变入李北海、柳诚悬(公权)法,而碑版尤多之。’”这与文章开始提到的“三期说”观点一致3.《书法丛刊》第十辑穆益勤著《赵孟頫的几件行书》笔者通过对赵孟頫中年三十岁以后的行书题王献之《保母碑》;四十岁以后的题韩滉《五牛图》;五十岁以后的题周文矩《子建采神图》以及晚年六十岁以后的《绝交书》和为南谷师弟子袁安道书诗二首等作品为例,详细阐述了赵孟頫早中晚期行书的发展变化。4.《书法丛刊》第十辑车已行著《从看赵孟頫的中晚年书》一文,通过对赵孟頫《故总管张公墓志铭》的考证,继而谈到赵孟頫书法的分期问题,车已行在文中也提到了明代宋濂对赵孟頫书风分期的“三期说”,且在文中作者明确写道“中年(四十岁)”、“晚年(五十四岁以后)”,这对于有关赵孟頫书风分期的各个时期给出了具体的明确的时间,有利于后学之士对于赵孟頫书风分期的具体问题进行参照学习。5.《书法丛刊》第十辑王连起著《谈所刻赵孟頫书》笔者通过对《三希堂贴》所刻赵孟頫书法作品的存世状况的统计,大概的得到其早年、中年和晚年的一些作品,通过对这些作品的分析也可大致对赵孟頫的书法分期分为三个时段,通过这些时期不同的书法风格,我们也可得到赵孟頫不同的师承和不同的学习轨迹,这对于研究赵氏书风的分期问题也是有很大帮助的,等等各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赵孟頫晚期书风与李北海书风比较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