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蔡黎 尹秀秀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0期
[摘 要] 在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工作需要探索一条全新路径。在互联网不断兴起的背景下,网络思政教育已经成为思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工作中,人们对网络技术和网络思政教育的认知在不断深入,但是在具体手段运用上还存在不足,导致网络思政工作相对于普通的思政工作开展还处在初步摸索阶段。所以,必须利用网络思政打开思政教育模式新路径,更重要的是需要利用网络媒体的优势,让大学生思政工作取得更好的效果。只有网络和线下共同发力,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为思政工作的开展积累经验,添砖加瓦。[关 键 词] 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編号] 2096-0603(2023)10-0169-04
当前的时代是信息裂变式传播的时代,是新媒体时代。新时代大学生乐于接受新鲜的事物,但是在思想上也不免会受到不良文化的冲击和负面影响,容易出现价值观动摇,做出偏激的行为。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结合网络空间,探索网络思政工作开展新途径,把网络思政工作当作全新的突破口,把立德树人继续当作工作抓手,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把握好意识形态的高地,让大学生成为自觉传播网络正能量的主体和主人公,做时代的好青年。
一、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概述
(一)发展
如果要说高校网络思政工作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史,就不得不提1994年,1994年是网络思政教育的开端之年,伴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前进,我国网络思政教育初步奠定了根基,进入主动建设的时代,目前已经日臻成熟,展开深入探索和发展。不同的阶段是由于内外部环境共同交错而导致的新形势,因此,在开展高校网络思政教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新发展、新变化和新挑战,把网络思政教育的手段和意识渗透到大学生学习生活乃至未来工作的方方面面,逐步在思想上加强对网络思政教育的重视。按照时间线来划分高校网络思政教育工作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1994年到1998年,属于初步探索阶段,这一阶段各高校奠定了网络阵营和网络教育的育人新格局,在网络舆论风气上总体比较好,因为这时大数据时代还没有全面来临,网络信息虽然鱼龙混杂,但没有太多的渗透渠道和空间。第二个阶段是1999年到2004年,这一阶段是网络思政的主动建设和探索阶段,根据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思政教育进网络工作的若干意见》这一文件的指示,各大高校开始探索思政教育如何通过网络的方式开展,如何让网络思政进校园,如何消除不良舆论尤其是网上舆论的影响。第三个阶段是2005年到2012年,这一阶段网络思政开始逐步成熟,根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一文件的要求,高校需要充分发挥新时代网络的技术优势,把握好思想高地,让网络思政工作持续推进。第四个阶段是2013年开始到现在,这一阶段属于深入发展阶段,2011年中共中央颁发了《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这一文件指出必须要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传统思政工作相互结合,顺应新时代的思政开展潮流[1]。
(二)改变
作为高校辅导员必须在思想上与时俱进,跟上时代发展的变革趋势,要主动适应数字化时代和新媒体时代的要求,利用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让思政工作活泛起来,推动传统思政工作和信息技术在高度上能够融合。相对于传统的思政育人体系来说,网络思政教育有以下变化维度。
首先,它的研究主体和客体变得更加全面,各种类型的网络软件能够对大学生的行为动态和思想动态进行精准的预测和解析,其主要目的是判断大学生未来的行为走向,这就为很多网络思政工作者提供了较大的便捷,他们不需要在线下直接跟踪或直接谈话就可以大致了解学生的动态,但是也容易由于大学生的错误操作而导致不良后果。高校辅导员需要改进思政工作模式,提高网络思政的教育效果。其次,它的研究内容具有复杂性和综合性,高校辅导员可以利用具体的网络技术对大学生展开有针对性的精准思想教育,站在不同的视角和思维模式下建立相对完备的育人网络。除此之外,当前思政工作的研究内容关联性较强,在网络数据的加持下,网络系统内容相互交织,数据点较为分散,必须形成具有关联性的世界网络才能够实现正面教育的效果,这意味着辅导员需要提高信息化素养,加强事物内在关联性的判断,展开彻底的过程反思,让所有的信息串联在一起,理通、理顺,为大学生提供更加优质、有效的思政服务。
二、高校辅导员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
(一)有利于拓展传统思政的空间和场所
课堂和校园是当前思政教育的主要场所之一,各种类型的思政课以及思政示范课可以通过课堂和校园进入学生的脑海中,微课、慕课平台、翻转课堂这些教学平台的资料喷涌而出,思想政治教学的空间大大被拓宽,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性使其变得更加开放。和以往的教育相比,网络平台突破了传统思政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教育工作者能够随放随收,即时开展线上答疑和作业批改、作业收发等工作,有效提高思政育人效率。对学生来说,也能够充分利用琐碎的时间接受思政的熏陶,也可以利用互联网打开相对便捷的沟通渠道,学习思政知识,还能够对自己的学习进度和想法随时进行反馈,遇到时政热点也方便抢占先机[2]。
(二)有了更多的工作和抓手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新媒体时代高校辅导员网络思政教育工作路径探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