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钟诚 邱欣菊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1期
[摘 要] 长学制背景下中高职教育积极开展了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但改革中遇到了一些问题,阻碍了改革进程,要进一步推动改革,就必须解决当前问题。主要论述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指出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为一体化课程改革提供推动力,间接加强中高职衔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关 键 词] 长学制;一体化課程改革;中高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1-0009-04
长学制要求加强中高职教育衔接,让两者在课程等方面一体化,以便对学生进行更全面、深入的理论、实践培养,强化学生职业素养,为学生未来就业提供助力。按照要求,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势在必行,但因为时间较短,所以中高职教育在该项工作中遇到了许多问题,使得改革进度缓慢。为了进一步推动改革,尽快提高职业人才培养质量,有必要展开相关研究。
一、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重要意义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职业教育应当具有良好的系统性,这样才能完整地给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因此,在长学制背景下提出了一体化课程概念,要求中高职课程纵向衔接,每个环节都应当紧密相连,不能出现盲区。一体化课程的提出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相关实践证明,落实一体化课程,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并促进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满足长远发展教学需求,这样的课程体系更具社会价值,对社会经济等方面的发展有很大帮助。同时,从学生角度来看,一体化课程对他们的学习也有帮助,即以往很多学生从中职升入高职后会发现运用中职所学知识很难弄懂高职所教授的知识,这种现象表面看是学生学习遭遇了认知断层,实际上是课程超出了学生认知规律,因此学习难度会增大,而高难度的学习过程将给学生带来较大学习压力,压力作用下不少学生难以吸收全部知识,学习积极性、自信心等也会受到不小打击,使学生学习成果远低于预期,且间接影响学生未来就业[1]。一体化课程改革后,课程将全面贴合学生认知规律,能让学生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也使学生在理论认知、实践能力水平等方面符合现代相关行业的人才要求,便于学生高质量就业。由此可见,对于中高职教育而言,一体化课程改革具有重要意义,能有效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帮助学生成才,并给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助力。
二、一体化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目标粗放
任何教育改革工作都应当有明确的教育目标,一体化课程改革也不例外,但现实情况中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比较粗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根据现实情况了解到,很多中高职教育组织认为一体化课程改革的教育目标就是更好地培养学生,让学生成为符合职业任职要求的人才。这个目标是最终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必然要经历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又可以分为若干阶段,每个阶段理应有对应的阶段性目标,但当前一体化课程改革中缺少阶段性目标,教育目标比较粗放。其二,一体化课程改革同时涉及中职、高职教育,两者虽然紧密相关,但也有各自的教育责任,因此两者的教育目标并不相同,理应有明确的边界。着眼于此,当前提出的最终目标并不能将两者各自教育目标区分开来,也说明教育目标粗放。粗放的教育目标对一体化课程改革有极大的影响,人们只能朝着最终目标前进,不断摸索下一步计划,这使得改革工作难度增大、进度缓慢,因此教育目标粗放问题应当得到高度重视。
(二)一体化课程构建思路不清晰
对于中高职教育而言,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才刚刚起步,因此,中高职教育对于一体化课程改革的认知还不够充分,使得课程构建思路不清晰。与此同时,因为一体化课程改革工作不能盲目展开,必须在思路清晰的条件下推动,所以受限于当前思路不清晰,该项工作的能动性不足,同样出现了改革推进缓慢的现象。当前,中高职教育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课程构建思路不清晰的问题有两种表现:其一,中高职教育难以合理选择课程设置方向,即课程设置方向有很多,例如,分析专业课程知识逻辑,提炼出其中的知识点,再将知识点按先后顺序排列,围绕每个知识点设置对应的课程即可,但也可以从职业能力要求方面进行分析,针对每一项能力要求开设对应的课程。说明中职教育在课程设置方向面临多种选择,如何从中做出正确选择是一体化课程建构的关键,而中高职教育在选择中犯难。其二,一体化课程涉及中高职组织各自的教育体系,按一体化教育理论,中职、高职要明确自身教育体系的侧重点,然后开设对应的课程,但如何找准侧重点,又如何按侧重点将一体化课程分配到中职、高职教育体系中,是当下尚未得到解决的问题[2]。
(三)一体化课程标准缺失
因为一体化课程改革中遇到种种困难,所以很多中高职教育并未设置一体化课程标准,而是沿用传统课程标准。受此影响,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出现了课程标准差异现象,即按照当前“3+2”中高职教育体系,其中中职教育的课程标准与高职课程标准存在明显差异。例如,中职专业课程侧重于学生理论认知,因此会设置理论水平方面的课程标准,高职课程侧重于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故课程标准侧重于学生实践水平。在课程标准差异下,学生从中职升往高职后会感到不适应,即中职阶段学生的理论水平良好,但很少参与实践学习,缺乏实践认知与经验,因此进入高职阶段,面对实践性较强的课程会让学生不知所措,产生不适应感,这对学生学习质量有显著影响。由此可见,当前中高职教育在一体化课程改革中不能继续沿用传统课程标准,同时要尽快给出新的一体化课程标准,这是实现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重要基础。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长学制背景下一体化课程改革的问题和对策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2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