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瑜琳 纪应杰 钱欣丽 宋涛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1期
[摘 要] “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大举措,可推动职业教育持续深化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及评价模式改革。课证融通作为推进这一制度的关键环节,有利于高校持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体制改革。以人才培养方案优化、课程体系构建、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等为切入点,阐述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的设计思路和实施路径,以推动专业课程的改革与建设。[关 键 词] “1+X”证书制度;课证融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1-0013-04
一、引言
2019年1月,国务院发布《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正式从国家层面创造性地提出了“1+X”证书制度,即“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该方案明确指出,未来各高等职业院校以及应用型本科院校将逐步启动“1+X”证书制度,鼓励在校学生学习专业知识以获取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未来工作岗位所需的多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夯实当代大学生可持续发展基础,确保高校学生进一步拓展就业、创业的本领,缓解当下结构性就业矛盾。实施“1+X”证书制度,可以将學历教育与企业岗位所需知识、技能等有机衔接,最终的目的是进一步倒逼高校、企业与第三方培训评价组织等开展深度的协作,依据职业技能等级标准逐步修订专业课程体系结构、课程教学标准,同步将证书标准要求、认证内容等与高校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有机结合,培养出能够适应国家经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所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所以说实施“1+X”证书试点制度,一方面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我国职业教育制度的创新,另一方面也充分体现了当下我国教育体制改革背景下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二、“1+X”证书制度的内涵
“1+X”证书制度是高校在传统的学历教育基础上,同步引入职业技能认证培训体系,这是国家提升职业教育地位、变革高校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评价模式的重大举措,是一项开创性的尝试。该项制度以课证融通以及“学分互认”为核心,以创新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以及变革课程考核评价体系为最终目标,将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方协调一致,最终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认证深度融合,成果等效。
“1+X”证书制度中,“1”是学历证书,是基础,也是高校学生在规定的学制体系内完成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后取得的凭证;“X”为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是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拓展和专业技能水平的提升,也是高校学生依据相关的培训评价组织所发布的职业技能考核及评价标准完成培训内容的学习并通过特定的职业技能水平认证后所取得的凭证。在该项制度下,学历证书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相互促进、相辅相成,既彰显了国家重视学历证书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主体地位,又突出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对职业教育改革的促进作用。从高校专业人才培养的视角出发,学历教育体现了高校教育的基础性、普遍性和发展性,而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则更加充分地体现了新时代高校教育的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可有效推动高校学生提升就业、创业本领。可以说,“1”和“X”分别从基础性与针对性、普遍性与灵活性、发展性与适应性等层面构成了职业教育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制[1-2]。
当然对于试点院校而言,实施“1+X”证书制度不能单纯在原先学历教育的基础上,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等级认证培训这两种教育形式简单地拼接在一起,开展职业技能等级认证,而应该充分做好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认证培训标准的融合,在课证融通的基础上推动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认证培训的协调、互通,打造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与职业技能培训标准相融合、专业教学过程与职业技能培训过程相统筹、专业课程考试评价标准与职业技能认证考核标准相统一的良好格局,以推动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实现成果互认。
三、课证融通概述
课证融通中的“课”指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系列专业课程,“证”则指与专业对接的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基于课证融通策略,可在内容和形式上将学历证书与技能等级证书进行有机衔接,提升学生的技能水平,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更多的复合型人才。依托课证融通,可推动“1+X”证书的落地,积极培养一专多能的技术人才,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可以说,课证融通是“1+X”证书制度落到实处的重中之重和关键所在,是推行“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一个核心环节。
为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的变革,我国率先提出课证融通概念,确保职业教育紧贴社会需求,专业教学内容符合岗位能力要求。在课证融通这一内涵下,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发达国家在关于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互认的实践方面已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如德国的“双元制”培训体制、美国的技术与职业教育课程计划、澳大利亚的AQF资格认证框架、英国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NVQ)”和“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GNVQ)”等。然而研究发现,国外关于课证融通等内容的研究主要聚焦于实现途径、实施意义等领域,反观我国,在课证融通实施过程中,仍缺乏统一、可操作的标准,无法充分发挥课证融通的教育效益。尤其是目前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是以国家资历框架制度为基础,变革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以及重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以实现学历证书与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等值互认的目标,否则“1+X”证书制度将形同虚设,重回之前“双证书”的老路。因此,在这一前提下,就需要我们站在新时代职业教育复合型人才培养的高度,探究“1+X”证书制度下课证融通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开发并重构专业课程教学体系,并以此为指导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初衷。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1+X”证书背景下课证融通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