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晓玲 赵波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1期
[摘 要] 人工智能发展背景下,现代信息技术在诸多层面已经融入大学生人才培养过程中,正潜移默化地革新教育环境与教学方式,也给传统教学模式带来颠覆式的革新和发展。分析当前大学生劳动教育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现实境遇,提出针对性解决措施,并不断丰富完善教学内容,进一步优化教学模式,以期塑造大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意识,提升大学生劳动教育通用技能,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综合发展。[关 键 词] 人工智能;大学生;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1-0089-04
人工智能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拓展和延伸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人工智能作为信息化应用技术发展的产物,它以其对人脑高度的模拟程度和作为一项拥有无限广阔前景的信息化应用技术,已经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也给大学生教育工作带来了全方位深刻的变革。正视人工智能背景下当代大学生劳动教育所面临的挑战,秉承“劳动创造价值”的正确理念,提炼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基本目标内涵,研究创新大学生劳动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厚植人文底蕴,“有效利用人工智能来培养、锻炼、巩固被教育者的观念、知识和技能,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1]是所有教育工作者亟待重视与面临的主要工作任务。
一、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基本赋能
人工智能当前已经渗透到社会生产和生活的各个层面,正影响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也潜移默化地改变着社会环境、生产方式、劳动形态,甚至改变了劳动主体。“人工智能融入教育中,促进了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在大学生劳动教育中,应充分利用人工智能,有效开展劳动教育”。[2]人工智能可以赋能于劳动、劳动教育,在大学生劳动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培养创新的劳动思维,更要帮助学生实现仿真劳动场景切换,提升大学生必备的劳动能力。
(一)培养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价值观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但是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现阶段,劳动教育课程在具体实施层面依然缺乏内在根本动力,在许多大学生乃至教师的眼里,劳动观念淡化,劳动教育甚至有被人工智能取而代之的诸多理由,其内涵与价值仍需进一步明晰。因此,在当前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劳动教育的本质目标,始终都是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是一切价值的原动力,更是生存的最原始手段,只有通過劳动才能创造出无限可能和机遇。要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认识到,在人工智能时代,虽然人们劳动的内容和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人类始终是劳动的主体,任何先进的智能机器都是人类劳动的产物,都需要人类辛勤劳动的付出,“人的劳动始终是价值的唯一源泉”,只有勤学苦练,掌握更为先进的劳动技能,才能不被人工智能淘汰。在人工智能时代,传统的教师引领作用相对弱化,而学生的主体作用则会相对凸显,学生可以在劳动教育过程中,通过多种媒介海量的信息资源对其进行自主选择,这也就需要教育工作者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根据大学生劳动素养和现状,设计多层次的不同教育目标,提供多类型学习与视听信息资源,提供相应智媒平台与智能技术,监测与评估学生学习进度,目标引领,任务驱动,鼓励他们自觉接受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教育的能力。只有树立了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大学生才能真正将劳动教育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二)有利于个性化劳动教育的培养
在劳动教育过程中,有效合理地采用人工智能技术与手段,有利于个性化劳动教育的培养,尤其是利用信息化条件下的大数据采集分析平台,可以精准识别和分析每一名学生的兴趣、特征、学习习惯与能力水平,教育者可以针对这些分析结论,制定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有效提升课程吸引力与劳动教育效果。比如利用平板电脑与相应学习软件,教师可以在终端发布练习任务,监控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与效果,收集学生任务完成的反馈与分析报告,从而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方案,生成个性化劳动教育培养计划。另外,学生也可以利用人工智能非常便捷地获取到符合自身兴趣需要和接受能力的劳动讲解或操作视频资料,自行选择学习内容,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学生迅速生成较为符合学生个体实际的劳动方案,有利于促进学生提升学习效率,激发学习兴趣,实现个性化劳动技能的发展。
(三)实现多元化劳动教育
人工智能主要体现于虚拟现实技术、云计算、智能机器人等人工智能技术领域,在发展过程中,人工智能已经取代了很多传统工作岗位,也给产业结构带来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特别是在生产制造业中,大量的人力劳动已经被人工智能替换,产生了虚拟劳动、智能劳动等新型劳动形式,这种形式的劳动对象更多是数据、算法、信息服务等非物质商品形态,其劳动模型和劳动内涵也随之发生改变,这些变化,将重新定义劳动者的培养内涵。在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劳动教育的施教内容与实施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大量新内容、新课程、新方法纳入劳动教育体系,极大地丰富了劳动教育的课程资源。在特殊时期,大量人工智能技术和工具也迅速进入劳动教育领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大学生劳动教育主体、客体、介体及环体”[3],智慧课堂、腾讯会议、钉钉直播配合各类教学软件及智能手机保证了“停课不停学”,并且突破了传统课堂授课的时间、空间限制,劳动教育地场域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职业实训教育中,通过虚拟VR、AI等智能技术进行侵入式劳动教育,很好地解决了特殊时期居家学习的困境。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人工智能背景下新时代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培养路径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2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