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王益兰 吴轩辕 胡小和 李扬 帅劲节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2期
[摘 要] 湖南省瞄准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立足健康湖南建设,着眼破除乡村医生后备力量供给不足的障碍,充分发挥各部门协调联动作用,认真落实好各项政策保障,开展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的实践和探索,为提升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关 键 词] 湖南省;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2-0081-04
一、背景与意义
作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三级网的“网底”,乡村医生直接服务于农村居民,是农村居民健康的“守门人”。由于工作、生活、风土人情等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外来医务人员很难在广大农村地区扎根,尤其是年轻人。乡村医生“招不来”“留不住”,使得很多农村地区遭遇乡村医生队伍老化、“后继乏人”的困境。为建设一支引得进、留得住、提得高、用得上的乡村医生队伍,2013年,湖南省开始探索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模式[1]。具体来说,就是经过本人自愿、村委会推荐环节,择优选送一批志愿从事乡村医生工作的初、高中毕业生到医学院校进行医学专业的学历教育,毕业后通过乡村医生执业考试后颁发相应证书,按照入学前签订的合同回协议村村卫生室工作[2]。经本土化培养的乡村医生,一方面懂乡情,有利于医患沟通,另一方面吃住在家里,可以有效解决“留不住”难题,进而为农村地区培养稳定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
(一)助力健康乡村建设
数量充足的乡村医生可以为保障农村地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和社会公平,让农村居民获得便捷、价廉、安全的基本医疗服务[3],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切实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4]。没有乡村医生的积极参与,推进健康乡村建设就是一句空话。2021年底,湖南省共设37078个村卫生室,较上一年度减少1031个,在村卫生室工作的人员44709人(见表1),平均每村卫生室人员1.21人[5],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28人[6]。2021年,村卫生室诊疗人次5674.60万,比上年增加71.21万人次,平均每个村卫生室年诊疗量1530人次。因此,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项目是为实施健康乡村战略培养和输送基层卫生人才。
(二)助力健康湖南建设
湖南是地处中部的传统农业大省,截至2021年底,农业人口2668万人,占全省人口总数的40.29%[7]。广大农村地区对医疗卫生资源的需求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呈现出不断增长的趋势,农村居民的健康风险严重束缚和制约着农村现代化的实现。当前农村医疗的现状主要表现为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匮乏、基层医疗体系建设不健全、基层医疗资源供给不足。补齐农村地区卫生健康服务体系的短板弱项与医疗卫生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8]面临双重挑战,核心在基层医疗卫生人才的短缺。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项目贴近农村实际,可以更具有针对性地破解农村地区卫生人力资源难题,使乡村医生进得来、用得上、留得住,且队伍稳定,专业能力可以得到保障。因此,实施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成为攻克农村地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匮乏难题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的有效途径,是推进健康湖南建设的重要抓手[9]。
二、举措与路径
(一)坚持高位推动
湖南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乡村医生培养工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着眼于全省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短板弱项,深入摸底调研。2013年,湖南省乡村医生共计48369人中,55岁以上乡村医生共计15984人,占乡村医生总人数的33%。不仅如此,调研还发现乡村医生老龄化与空白村并存现象严重,亟待解决。为此,湖南省委、省政府做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对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项目做出了重点关切。中共湖南省委、湖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关于对武陵山片区农村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发展提供重点支持的若干意见》(湘发〔2013〕3号),提出“实施本土人才定向培养工程”。为解决“空白村”和村医队伍严重老化问题,由省财政厅、省卫生厅在相关专项中统筹解决经费,为农村免费培养本土乡村医生。通过高位推动,确保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政策到位、经费到位和指导监管到位。
(二)堅持多方联动
2013年5月,原湖南省卫生厅与教育厅联合下发了《关于开展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工作的通知》(湘卫农卫发〔2013〕3号),标志着湖南省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计划正式启动。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由省卫生厅、省教育厅共同组织实施。其中,省卫生厅农卫处负责全面组织与管理工作;省卫生厅科教处、省教育厅职成处负责对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工作的指导与协调;省卫生厅培训中心负责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工作;县级卫生行政部门负责临床实习的组织、协调与管理。首期委托培养的学校为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益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常德职业技术学院3所学校,负责乡村医生本土化人才培养对象的注册、教学与管理工作。2014年,新增湘潭医卫职业技术学院(原湘潭职业技术学院),2015年新增湖南医药学院、长沙卫生职业学院、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娄底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新增岳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核工业卫生学校作为培养学校。湖南省财政和地方财政对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予以经费支持,另有香港嘉里集团郭氏基金定向承担湘西自治州保靖县乡村医生培养费用。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湖南省乡村医生本土化培养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