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杂志社官网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发送到桌面 | 新课程征稿函下载 | 万方网查重

  • 新课程主页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目录
  • 刊号信息
  • 万方网查重
  • 现代职业教育
  • AI写论文
  • 征稿启事
  • 《新课程》杂志论文投稿前查重
  • 新课程杂志下半年版面收稿中
  • 《新课程》杂志2021年全年目录汇总
  • 2021年全年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汇总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知网收录页面截图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网址是什么?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调整为两个版起发
  • 2018年《新课程》杂志调整为只安排整版论
  • 《新课程》杂志刊号、《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投稿论文范文
当前位置:新课程杂志首页 > 来稿选登 > 正文

高职院校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建设:价值、要求、策

2023-08-23  |  所属栏目: 来稿选登  |  阅读次数: 

本文作者:贺阳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3期

  [摘           要]  服务学习是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提升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创新能力。基于服务学习的理念,高职院校劳动课程需结合专业教育,植入关键能力,并强化职业责任感,最终形成以专业知识和关键能力为导向的两类课程实施策略。前者以专业知识学习为基础,试图通过专业服务性劳动帮助学生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专业实践技能,进而获得具有专业性质的社会参与能力和职业责任感;后者通过组织跨专业社区公益服务,旨在使学生的关键能力得到系统的发展,以胜任职业生涯中各种不可预见的变化。开发多样化的服务学习类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策略,有助于提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课程质量,确保其多重育人价值。
  [关    键   词]  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高职院校;价值意蕴;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3-0005-04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就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并指出将劳动教育纳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方案[1]。同年7月,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提出职业院校要“重点结合专业特点,增强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提高职业劳动技能水平,培育积极向上的劳动精神和认真负责的劳动态度”[2],使服务性学习成为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3]。但在教学实践中,我国高职院校却面临着劳动课程设置不受重视、课程内容枯燥且没能很好地实现专业融合、课程实施方式欠缺多样和劳动隐性课程作用有待发挥等问题[4]。因此,构架一套完善的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全面加强新时代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质量,解决劳动教育“非教育化”倾向、劳动课程“非课程化”倾向和劳动教育实践“非专业化”倾向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是学生结合學科专业进行社会服务的重要路径。
   一、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的价值意蕴
   服务学习是学生通过积极参与在社区开展的、满足社区需要的服务活动而进行学习和发展的一种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公民责任感,与学生的学习科目构成一个整体[5]。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是一种将学生社会实践与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方式[6],不仅强调体验性,还强调反思性和创新性。
   (一)有助于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
   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服务学习类高校劳动课程之所以能够使学生获得社会责任感和职业荣誉感,有两方面的原因,其一是服务学习类高校劳动课程的开设不是盲目的、广泛的,而是紧密联系学生实际、区域需要和时代特征,因此是真实的,而非模拟的。其二是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将“体验”作为学生学习的关键路径,即将社区服务活动作为学生体验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的主要方式。根据美国教育学家杜威的“经验学习理论”,受教育者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可以获得直接现实性的经验,这些经验与学生既有的理论知识发生碰撞,经过大脑的分析解读与整合,新的认知便会在学生的大脑中诞生。也就是说,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通过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职业体验与改变社会生活的机会,使其在职业知识获得的过程中不再止步于“旁观者”的身份,而是以“参与者”或“变革者”的身份,在不断与现实社会、职业生活互动的过程中,获取新的职业知识与改造社会,从而使其学习生活与社会和职业生活接轨,最终形成社会责任感与职业荣誉感。
   (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反思意识和创新能力
   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和敢为人先、独辟蹊径的勇气,激发其进行创造性劳动的热情,从而形成原创型和改进型劳动能力[7],使其能够为了发展需要利用现有知识和物质,打破常规,突破现状,进行再创造。服务学习类高校劳动课程是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知识创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可以在具体的社会实践或职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反思,从而形成抽象概念,最后在新的社会实践或职业实践情境中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检验,从而将实践经验转变为个体知识。具体而言,通过对社会服务过程的反思,学生能够将元认知活动与已有专业知识建立联系,提高职业劳动的意愿,改进职业劳动策略,打破对自身职业劳动能力认知的局限性;通过对社会服务内容的反思,学生可以关注到专业理论知识与社会或职业实践经验之间的差异,促使其对社会或职业实践问题进行深入探究,最终通过方法的创新而利用现有专业知识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通过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反思,学生能够将专业理论知识具象化与系统化,并赋予专业理论知识以个体情感,从而促进具体的社会或职业实践经验与专业知识间的对接,提升其对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发展专业理论知识体系。
   二、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构建的基本要求
   服务学习课程在我国已经推行多年,并逐渐发展成为落实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却面临着形式单一、与学生发展需求脱离、责任教育功能弱化等问题。因此,在构建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时,应结合专业教育、植入关键能力和强化职业责任感等基本要求,以提升高职院校劳动教育质量。
   (一)在服务性劳动课程中结合专业教育
   我国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设立专门的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但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课程形式单一,集中于志愿者服务等简单的体力劳动,缺乏与前沿产业形态和当今社会生活的融合[8],且与专业教育关联度不高。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作为一项真实的社会劳动实践,有助于建立服务性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紧密联系,潜移默化地使学生将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结合,从而摆脱劳动教育与专业教育的生硬叠加。因此,我国高职院校在构建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时,应充分挖掘各类专业教育中的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资源,基于各学科专业的特点和需求,通过真实的专业服务强化实践教学,为学生提供将课堂和书本中所习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现实情境中的机会,从而促进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与专业教育有机融合,最终深化学生对专业理论的领悟和发展其专业技能。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职院校服务学习类劳动课程建设:价值、要求、策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334.html

新课程杂志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12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11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10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9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8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7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6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5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4期作者目录
  • 新课程杂志2023年3期作者目录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25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24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23期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2023年22期目录

其他人正在浏览

  • 《新课程》杂志论文之班主任投稿
  • 在出版总署检索本刊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上旬刊安排方向
  • 《新课程》杂志社特约编辑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格式说明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论文投稿方式
  • 山西省学前教育工作汇报会召开
  • 山西省委召开学习讨论落实活动反思剖析报告集

最新文章

  • “互联网+职业教育”背景下创新“工匠型”技能
  • 医学检验技术专业教学案例库的探索与实践
  • 医药背景下高职院校药学类“专升本”有机化学
  • 与专业需求对接的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研究
  • 信息化技术在口腔解剖生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 高职院校单片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 金课背景下工程造价专业课程思政混合教学模式
  • 基于思政工作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
  •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意蕴、困境与路径
  • 产教融合背景下菏泽市职业教育发展路径创新研
  • 涉农职业院校学生“知农爱农强农兴农”情怀教
  • 高职院校化工专业群课程思政体系研究
  • 高职院校“大思政课”建设的价值意涵和实践路
  • 新媒体技术下高职院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 数字化背景下高职数学课程“数字赋能”创新育
  • 大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链结构模式研究
  • 基于问题链的课程思政融合方法研究
  • 中小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高职院校产教融合育人
  • 高职院校思政课“德法共育”路径创新实践研究
  •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模块化教学在心理健康教育中

新课程 | 《新课程》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目录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社官网 | 新课程杂志征稿函
现代职业教育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在线投稿 | 万方网论文检测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征稿函 | sitemap

Copyright © 2023 新课程杂志社 www.xinkecheng.cn

  • 征稿进度
  • 投稿须知
  • 微信咨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