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史料展”系南京中国近代史遗址博物馆(总统府)与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二史馆)为迎接辛亥革命百年纪念共同承办的重要基本陈列之一,开展后广受关注和好评。现将该陈列的内容设计做一分析。
1 选题
之前“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陈列属于生平展,自其1866年出生于广东香山翠亨村至1925年在北京病逝为止。该展作为时代的产物值得肯定,但经过十多年展示,形式、内容逐渐陈旧,且与同类展览相比特点不突出。作为一个文化单位,要满足不断变换的观众及其对于不断提升的标准的期待,只有不断创新。2011年适逢辛亥革命暨孙中山在总统府宣誓就任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大总统100周年纪念,新展应更突出总统府特色。
为此,我馆多次邀请省市文物局的领导和南京大学、南京博物院、南京市作家协会等多家单位的专家学者,共同进行方案论证。各方达成共识:“总统府”,首先是孙中山领导的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总统府。展览宜将重点放在孙中山在此担任临时大总统的91天,紧扣该时期的历史背景:一是南京临时政府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共和制的国家政权。二是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崩溃。三是资产阶级制度的诞生。展览可通过孙中山和其他要人引出临时政府机构的设置。
同类型或涉及同一对象的纪念馆,只有彰显资源优势才能别具一格。人物相关陈列虽以生平展或重要事迹展为主,但要避免设计成“流水账”,否则既无法突出人物特点,又会让公众丧失兴趣。目前,孙中山相关纪念馆在全国共有十多处,每处资源都有着地方特色。翠亨村孙中山故居是其诞生地,也是他进行革命活动和谋求救国方略的所在;上海香山路七号,则是他晚年曾居住、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孙中山生活的时代跨度大,人物经历丰富,个人生活和革命史纵横捭阖,可供展示的地方很多。我馆最终选择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的角度,依据很充分。清末两江总督端方赴欧洲考察,回国后仿照文艺复兴风格修造了这座建筑,孙中山自1912年1月1日就职临时大总统到4月3日离任期间即在此办公。临时大总统办公室,是诸多事件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堪称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的重要史迹,是我馆独有的一份近现代人文资源。将孙中山在此处的从政、生活经历与当时的政治社会相勾连,呈现出一幅生动的民国初年历史图景,与辛亥年的时代关联度增强,既有纪念意义,又有助于打造总统府遗址文化品牌,与海内外其他孙中山纪念地形成合力,共同开发与推广大陆民国文化资源。
2 定位
1911年,新政、立宪、民变、革命等历史现象层出不穷,最终引发政治鼎革。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原清两江总督署宣誓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1月3日,根据同盟会《军政府宣言》和《临时政府组织大纲》的规定,南京临时政府成立,“起共和而终二千年帝制”,其职能从封建专制统治转化为现代国家公共事务管理的文明政府。中华民国临时参议院也宣告成立。临时政府还颁布了新的国旗、国歌和纪元方式。从而,中国首次具备了近代国家应有的外观,也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在中国试行的先河。
临时政府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效力相当于宪法。经济上确认资本主义私有制为合法;政治上确认中国为领土完整、主权独立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临时约法”确立了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宣布中华民国公民一律平等,公民享有人身、言论、集会、信仰等自由,有请愿、陈讼、考试、选举及被选举等权利和纳税、服兵役等义务;通令保护华侨,禁止买卖华工,废除奴婢买卖契约和一切主奴身份;整顿警察,维持治安,整顿吏治。临时政府通过行政手法,还废除了一系列封建的陈规陋习,如留辫子、缠足、刑讯逼供、跪拜礼等。这一切对当时的中国社会有着巨大的启蒙意义。
为履行“尽扫专制之流毒”的誓言,孙中山领导的南京临时政府陆续颁布了30余项有利于发展民主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的法令。然缔造共和的大业并非一帆风顺。清帝退位后,孙中山于2月13日向临时参议院递交大总统辞职咨文。同时提出不能改变南京作为首都,参议院选新总统并到南京就职时大总统及国务员才行辞职等事项力图约束袁世凯。但最终1912年4月1日,孙中山宣布正式解除临时大总统职,4月3日挂印而去,之后启程南下,致力于“振兴实业”和“发展物力”。
这段历史仅有91天,若将其置于数千年的中国历史长河中,便如时钟秒针的一次轻响,,不足为道;但若置其于中国的政治制度史或民主发展史中,其地位则非同寻常。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者,满怀着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尽管理念存在相当程度的空想性,但至少已开始构思中国将来要走的道路,已经在用世界眼光来看待中国问题。毛泽东曾说:“现代中国人,除了一小撮反动分子以外,都是孙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者。”他为推翻封建专制,构建民主政治国家,夙兴夜寐、殚精竭虑。一个全新的近代民族国家,因为满洲人退出中国的实体统治而开始。“知我罪我,其惟春秋。” 孙中山对后人可以坦荡道出。学习历史,能见微知著。人们通过了解这91天发生的事件能够深深感受到孙中山的伟大,窥见中华民国的兴衰沉浮。历史无法预判亦无法复盘,已经发生的历史更无所谓解决方法,重要的是留给后人启迪。时下的教科书对这段历史涉及并不多,如果来参观的人们能得到些许感悟,并启发他们看待历史的多元思维,便不违背举办这次展览的初衷了。
3 展品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孙中山与南京临时政府史料展”内容设计解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3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