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李丹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4期
[摘 要] 工匠精神的内涵与高职教育的目标任务趋向一致,高职教育需要为祖国培养技术型的高精尖人才,这就需要大力提倡工匠精神,并用工匠精神引领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到“三全”育人,守好主阵地,勾勒好大思政格局。[关 键 词] 工匠精神;高职教育;大思政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4-0014-04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制造强国,离不开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大力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为技术技能人才插上腾飞的翅膀,正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
2022年5月1日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共八章六十九条。这是职业教育法制定27年来的首次修订。规定了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从法律层面给予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同等待遇,有助于提高大众对职业教育的认可度,使深化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实践,产业和教育融合发展,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有了充分的制度保障和实施措施。在黨的二十大报告中,也提出要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类型。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职业教育发展,以“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16个字对工匠精神作了高度凝练。2021年工匠精神已被列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是中国精神之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工匠精神在各行各业都要提倡,并不是单纯存在于制造行业。 任何行业、任何人“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精神,都可称为工匠精神。
一、工匠精神的历史溯源
创新创造是我们最深沉的民族禀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国创造的奇迹更是值得称颂。《说文解字》中说,“工也,巧也,匠也,善其事也。”早在公元前700多年,管仲就提出“士农工商四民分业治事”的观点。我们有“一技在手,吃穿不愁”的民间谚语。民间也流传着许多工匠的经典故事:游刃有余的庖丁,滴油不漏的卖油郎,衣被天下的黄道婆,木匠祖师爷鲁班,铸剑大师欧冶子,都江堰设计师李冰父子,“蔡侯纸”发明者蔡伦,活字印刷术创造者毕昇,赵州桥设计者李春,天安门建造者蒯祥。中国的瓷器、木器、玉器、金器、竹器、漆器、丝绸更是享誉世界。[1]一般说来,工匠精神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追求,是一种职业伦理,不仅彰显了工匠们对作品精雕细琢、尽善尽美的追求极致,更突出彰显的是一种坚忍不拔、不言放弃的态度,最可贵的是对材料、技能、形状、美学、功效以及背后支撑的文化与精神的推崇、恪守与承继的态度。人们重视工匠精神,是因为其中蕴含的每一处一丝不苟的细节都值得敬畏与尊崇。
工匠精神中有中国的文化自信。中国历来重视工匠,中国也是世界工匠制度和工匠精神发源地之一。中央电视台2020年《国家宝藏》节目有个事迹讲的是赵震(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摄影师)拍照的故事,当时他为了拍出绝美的照片,为了等到完美的自然光线,一等就是一年。他还发现了2200年前兵马俑脸上的工匠指纹,为此他说起这段时激动不已,哽咽数次,观众无不为他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肃然起敬,赞叹不已,这无疑是工匠精神的生动体现。在2000多年前,秦之所以能成为统一六国的“超级大国”,兵马俑坑中4万多支三棱箭头,足以说明问题。能说明问题的其实不只是箭头的数量,更重要的是箭头的质量极其规整,误差极小,所有金属配比相同[2]。在秦所处的时代,每一个工匠都要在自己完成的产品上标注名字,今天我们从历史的尘埃中寻觅到那秦砖汉瓦时,还能发现制造者具体是何许人也。
工匠精神需要新时代传承。从公元前强秦的强大兵工,到历朝历代的宫闱建筑,乃至明代南京的造船业兴旺保障了郑和宝船七下西洋,其背后是工匠的集体智慧与手艺。时至今天,中国航天让神话梦想变成现实,北斗组网、万米深潜、九章问鼎、嫦五登月,中国科技展现硬核实力。这些尖端技术、国之大器、超级项目的背后都离不开大国工匠的专精覃思、埋头苦干,镌刻着能工巧匠们的孜孜不怠、卓荦不凡的身影。一个个超级项目、一件件国之大器、一项项尖端技术背后,不仅是科技创新的跨域,更离不开工匠精神的承载。
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对于文化又有了最新的表述和要求,那就是文化不仅要自信还要自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工匠精神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会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二、工匠精神的时代需要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提高劳动者素养对一个国家事关重大。如今世界综合国力的博弈归根究底是人才的较量、劳动者素质的竞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制造、中国创造、中国建造时时书写更新着国家大数据和社会面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技能人才工作,激励更多青年劳动者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为我们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精尖的能工巧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德技双馨”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3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