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杜银霞 李红睿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5期
[摘 要] “三全育人”背景下,本科院校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教学实践要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其是培育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关键所在。因此,基于“三全育人”视角,提出课程思政体系建设路径,以强化计算机专业育人效果,為信息化社会的高质量、长远发展储备德才兼备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关 键 词] “三全育人”;计算机类基础课程;课程思政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5-0041-04
“三全育人”理念指出教育教学实践全过程要强化思想价值的引领教育,以促进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落实。为此,本科院校作为现代高素质人才培养的主要基地,应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将思政教育融入各专业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强化各专业课程的育人效果,建立“三全育人”大格局,为现代社会建设储备高水准的德才兼备的专业型人才。而计算机专业是本科院校的重点专业,其基础性课程教学重点是提升学生学科素养与能力,在与思政教育融合发展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本科院校学生由于涉世不深,并且未能牢固树立稳定且正确的价值观念,导致其面临海量且复杂的数据信息,难以坚守自我本心,可能出现“三观”不正问题,不利于健康成长。为此,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教师要以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教学实践为平台,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以建构课程思政体系,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效提升课程育人价值,助力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成为业内精英人士,为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同时,实现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人生价值。
一、“三全育人”背景下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思政体系建设的必要性概述
(一)新时代教育发展的现实要求
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指导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坚持显性和隐性相结合,充分挖掘其他专业课程和教学方式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只有在教育实践中形成“三全育人”的新局面,才能不断提高育人效果。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发展应以“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为抓手,这对思政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本质角度而言,思政工作对象是人,要求以学生为中心,因人而异地落实多样化举措,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水平、道德素养和文化水平,以确保高校学生发展成德才兼备的人才[1]。为此,本科院校在新时代教育环境中,在人才培养工作实施中,要坚持育人和育才相结合,多举措促进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融合发展,形成教育合力,为社会建设储备德才兼备的计算机专业型人才。
(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具体要求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所在。在“三全育人”背景下,课程思政是强化思政教育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引领高校学生牢固树立正确“三观”的重要途径,具体通过深度挖掘专业课程知识和教学方法中的思政元素,并将其合理地融入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全过程中,实现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进而在强化学生专业综合能力的基础上,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三观”,以此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高效率实现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2]。总而言之,高校教育要以立德树人为教育指导思想,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活动,在高校教育实践中提高育人效果,确保高校发展成人才输送主阵地,并在思想层面牢固把握意识形态的领导权,而从微观角度来说,能够丰富专业课程课堂教学内容,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以保证在学生综合能力素质培养中发挥出显著的课程育人价值[3]。以计算机类专业为例,其教学任务不应局限于基础的计算机理论知识讲解,而要有意地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和吃苦耐劳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夯实基础。但是,事实上,本科院校计算机类专业教学倾向于专业知识技能,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缺乏成效,或者是流于形式,未能深度挖掘课程内容和方法中的思政元素,导致课程思政工作未能提高到思政教育站位,从而使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相分离,难以形成教育合力[4]。为此,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的大环境中,计算机类专业课程思政工作落实意义显著,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潜移默化地对本科院校的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以培养出德才兼备的计算机专业人才,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储备优质人才[5]。
二、本科院校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思政中的核心元素分析
在本科院校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不是独立于专业教学实践而进行,也并非是在专业课程教学实践中强制展开思政教育活动,而是要在深挖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基础上,以专业课程教学为平台,有机融入思政教育,以期在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能力的前提下,引领学生塑造正确的“三观”[6]。因此,充分挖掘计算机类基础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至关重要,具体包括以下三方面。
(一)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作为道德体系中的核心部分,一方面起到规范和约束人们行为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能够充分发挥人力资源的实际效能,推动本行业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背景下,青年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决定了高校教育任务不仅要培养专业知识技能,还要全方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7]。而道德是学生成才并在社会中体现价值的关键所在,学生唯有提高道德素养,才能在社会岗位中发挥积极效能。因此,在人才培养工作措施落实中,只有多举措做好青年学生道德素养提升工作,才能保障高校育人目标顺利达成。计算机类基础课程内容与职业素养密切相关,以网络安全、隐私保护等为例,由于与之相关的知识关乎人们的切身利益,使人们对其的关注度居高不下[8]。同时,算法分析、树图结构中,也蕴含着丰富的道德知识,如诚信、社会责任等,强调计算机专业人才在任何环境、场所中,都要遵守诚信等基本道德规范。由此可见,计算机专业课程内容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因此在课程思政建设方面有先天的优势。为此,教师要始终坚持显性和隐性教育相结合的原则,深挖计算机课程中的思政元素,进一步提高课程思政育人效果,以保障学生发展成德才兼备的优质人才,为行业及社会发展作出贡献[9]。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三全育人”背景下计算机类基础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