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彭湃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5期
[摘 要] 传统的高校化学分析实验教学存在很多不足,这些不足会对高校学生的发展和技能提升造成阻碍,也不利于学生的安全保障和创新能力的提升。因此,当前高校的首要任务就是在教学体系、教学方法以及实验安全等方面进行大幅度的改革与优化,从而为学生创建一个完善的化学分析实验模式。详细分析化学分析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旨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性建议。[关 键 词] 高校化学;分析实验;优化分析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5-0053-04
高校化学分析实验课程对学生构建完善的化学思维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在开展实验教学时,高校教育工作者应注重培养学生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能力,并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理念,让他们能够在今后面对化学实验难题时冷静思考并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法。然而,当前高校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仍然以单向式讲解为主要手段,导致学生在实验教学中难以深度理解。因此,高校教师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起来,以此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一、目前高校开展化学分析实验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教学方法过于传统
在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中,教师、教材和实验室都是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通常,教师在实验课中会先介绍实验的基本原理,然后详细讲解实验作业指导。接着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实践方法完成实验作业,先记录和观看实验资料,再在课后研究和整理成果,并进行实验报告。但是这些单一的实践教学方法背离了训练学生动手技能的目的,已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另外,由于化学分析实验所用仪器和设备比较多,且仪器在实验室的空间受限,因此,实验内容的讲授一般在基础理论课上进行。教学上对仪器设备、装置和实验过程的讲述仅仅是口头讲解或与示意图相结合,既乏味又沉闷,给学生的理解带来障碍,易使其产生厌烦。同时,教师常常忽视实验过程中的细节,最终造成化学分析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二)考核方式单调,过于形式化
通常情况下,学生实验结果的评价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以实验报告为评价依据,由教师全面评价,这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缺乏一个独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不能反映学生是否有自己的独立思考,也不能充分反映学生能力的实际情况。没有独立课程、没有学分的实验,很难对学生的技能做出更准确的定量评估,也很难做到公平、公正和准确,因此,影响了一些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缺少健康、安全的实验环境
化学分析的专业实验需要使用多种危险化学品,并且一些实验需要特殊的环境和条件,会涉及一系列安全和环保问题,如相关实验室的使用、实验室污水和处理系统。然而,我国高校化学分析教材中没有关于学生实验安全的规定,也没有统一的学生安全规则。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室安全规则由各高校自行制定[1]。
二、高校完善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体系的意义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
高校教师的首要任务是重新设计多样化的化学分析实验内容,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和积极性。在实验中不仅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流程,还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分析,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并深刻理解化学分析实验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
在化学分析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清晰地认识到化学分析实验的特点,即在学生掌握理论的同时,进行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让学生能够有效地进行化学分析实验。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时具备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虽然掌握了足够的理论知识,但在实验操作时却不知所措。此外,化学分析的研究领域十分广泛,并且实验技巧也在不断更新,因此,教师需要及时更新化学分析实验教学内容,从根本上改变实验模式,使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形成化学思维。
(三)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化学分析学科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因此,在实验教学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了完成这一目标,教师应该选取多樣性的科研题材,在接触新型题材和应用技术时,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教师可以合理利用科研资源,不断进行化学分析实验环节的创新,将各大工厂现有的成熟技术融入化学分析实验教学中,并针对各大化工厂技术的弊端与学生进行分析,以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钻研兴趣。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成立实验小组,让学生自行选择关于化学分析研究的课题,并在小组实验中得到锻炼,从而提升综合能力。
三、化学分析实验教学的创新策略
(一)创新课程设计体系
基于新课程体系设计思想,教师在编写化学分析实验设计时可以将基础内容与实践内容充分融合,建立一种完整、合理的专业课程制度,包括化学基础实验、化学试错实验等。在设置课程体系时,教师可以将学科基本实验、学科实践与社会中的前沿实验相结合,以避免学生重复掌握陈旧内容,无法全面了解化学学科最新的研究进展。此外,教师在设置化学分析实验项目时,可以充分利用校内实践平台,将具有相同实践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课题进行分类整理,从而建立多样化实验体系。逻辑结构从浅入深逐步形成,提高学生对课程的整体认识,掌握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实践操作将更加依赖于计算机的运用。因此,教师在课程中应充分运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方式,利用视频、Flash动画等方法介绍实验器具的操作方法、实验基本原理和实验过程中材料的微观变化规律。学生能够利用可视化和先进的教学方式了解和掌握抽象知识点,从而增加化学分析实验课堂信息量。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高校化学分析实验教学的优化分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