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汪晋 李凌 姚萌萌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5期
[摘 要] 劳动教育承载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合格劳动者的重要使命。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瞄准经济社会发展要求,聚焦学生能力提升和未来发展,结合自身学科专业优长,落实“三全育人”的要求,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开展和教育质量提升。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健全制度机制,全面加强劳动教育科学管理;针对学段特点,优化教学内容,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完善考核制度,全程多维评测反馈,推动学习主体动力提升;加强条件建设,协同落实保障,构建全员参与、全要素支撑的劳动教育良好局面。[关 键 词] “三全育人”;应用型大学;劳动教育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5-0073-04
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全面貫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教育肩负着帮助未来劳动者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掌握必要的劳动技能、形成积极向上的劳动态度、养成健康的劳动习惯、培养良好的劳动纪律意识的重要任务。
应用型本科高校应该围绕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结合办学特色和学科专业优势,扎根社会现实需要,服务区域经济和学生发展要求,构建劳动教育实施体系。着眼夯实学生基本知识和掌握基本劳动技能,扎实开展“本科”教学改革;面向未来岗位和职业需求,加强“应用”能力培养;注重发展潜力打造,培育“创新”精神和“创造性”劳动能力。贯彻落实“三全育人”要求,全员参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动作用、调动职能部门的充分保障,协调政府和社会资源的有效支撑;全过程覆盖,将劳动教育融入本科学习生活全过程、融入知识技能传授和能力素质提升全过程、融入思想塑造和认识提升全过程;全方位构建,打造课内课外贯通、校内校外融合、团队个体互补的工作体系,为学生内发、协调、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深刻领会劳动教育的本质内涵,立足“善学习、会思考、能工作、懂文化、明是非、有担当”六维素质优秀应用型人才培养,综合设计、优化育人体系,扎实推进劳动教育开展,逐步形成全程分阶段开展、全员主动积极参与、全方位强力支撑,落实育人要求,兼具学校特色的劳动教育育人局面。
一、体系设计,优化管理,建立健全落实机制
完善、健全的管理机制是劳动教育有效落实的重要保障,全面、细致制定、执行相关的制度、方案、措施,可以有效引导、规范劳动教育涉及的部门和人员的行为活动,有力提升劳动教育实效。学校科学开展顶层设计,打造良好运行机制,出台《关于开展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明确劳动教育的指导思想;提出通过劳动教育在劳动观树立、劳动精神塑造、劳动能力培养、劳动习惯养成等方面的总体目标;要求坚持立德树人、实践体验、有机融入、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建立健全实施统筹、部门协调、分工落实和配套保障的工作机制。
配套拟制《劳动教育实施细则(试行)》,对劳动教育的总体安排、环节设置、组织形式、成绩认定等具体环节进行要求和指导。各教学单位依据实施意见和细则,结合单位实际和专业特点,研究制订“劳动教育计划”,按学期对劳动实践活动做出具体安排,形成衔接紧密、持续开展、兼具特色的劳动教育实施方案。将劳动教育工作纳入教师教学工作量统计,对相关工作量化认定;在教育教学改革课题立项中,设立劳动教育专项课题,推动相关研究持续深入开展;将劳动教育实践纳入教学成果奖评奖范围,鼓励开展劳动教育探索创新,固化、推广创新成果;定期开展劳动教育经验交流、成果展示和典型宣传,激发参加劳动教育实践工作的热情和内生动力。
构建部门联动机制,推动劳动教育整体设计、系统规划、协同落实。成立劳动教育领导小组,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组长,成员由教务处、学工处、团委、组织人事处、财务处、后勤保障处等职能部门和各二级学院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在教务处设立办公室,具体组织劳动教育规划制订,开展日常管理,督促教学单位计划落实,协调相关职能部门保障到位。各二级学院作为劳动教育实施的责任主体,负责本学院所属学生劳动教育计划的制订、专业劳动组织落实、劳动教育成绩汇总和预警。团委会同学工处,结合第二课堂、学生活动和日常养成管理,统筹个性劳动开展。各相关职能部门按照分工,为劳动教育开展提供师资、资金、设备工具等保障,有力支撑劳动教育各环节按计划实施。
二、拓展教学内容,改革教学形态,打造劳动教育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设计、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当综合运用高校各类型课程资源,既开设专门课程进行理论讲解和技能传授,又通过其他课程引导、渗透,多措并举达成教学目标。这就要求科学设计课程体系,优化、改革教学内容,要以从业要求和劳动素质养成为导向,根据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业进展特点,制定不同阶段的劳动教育内容;推进教学组织形态改革,打破学科专业壁垒,强化“学—用—创”相融的劳动教育教学模式;综合运用育人平台载体,推动课内、课外相互支撑,理论、实践同步推进,校内、校外有益互补,创新、创业有效融通,一体推动人才培养。
对于新入学的学生,考虑其高中阶段学习任务重,个体劳动有所弱化的实际情况,结合其熟悉适应大学校园生活的需求,借助教室、宿舍等平台,引导学生自觉做好生活、学习场所环境维护和个人生活事务独立处理。帮助学生提高自理劳动能力,端正劳动观念,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在劳动中体验生活,思考真正的人生与生活;对于进入专业基础学习的二年级学生,可以借助公共和社会平台,通过参与场所卫生保洁、环境绿化美化、活动服务管理等服务性劳动,以及各类社会实践活动,逐步培养学生的公共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对于进入专业知识学习阶段的学生,注重用好专业课平台,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劳动必需的知识、技能,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树立踏实务实的择业、就业、创业观,接触、了解劳动法律法规;对于步入知识技能综合应用阶段的高年级学生,则更加注重企业和社会平台作用发挥,通过综合实习、现地实训和创新创业等活动,提高学生在生产实践中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优化工作流程、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劳动目标的达成和劳动成果的获得,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劳动的认同感,升华对劳动之美的认知,强化对社会主义劳动关系的理解。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三全育人”视角下应用型大学劳动教育实践探索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