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小楠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5期
[摘 要] 随着转化医学的发展,医学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如何将基础研究成果与临床需求紧密结合起来,是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向。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应以“三早教育”为抓手,在学生培养过程中,把基础研究成果转化为临床问题,从而指导临床实践,推动转化医学发展。通过“三早教育”,使学生对基础研究产生理性认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实践中,从而培养具有创新思维的高素质应用型医学人才。[关 键 词] 病理生理学;“三早教育”;转化医学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5-0125-04
一、引言
转化医学是21世纪的科学前沿,将“三早教育”(早教育、早科研、早实践)应用于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是对学生进行早期临床思维和科研思维培养的重要手段。对于医学院校来说,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不仅需要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要将“三早教育”与病理生理学的教学有机结合,不断提升教学效果。
二、早教育:培养学生对基础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基础研究的兴趣,是从课堂学习中萌发,并逐步加深的。作为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对基础研究的兴趣,这需要从课程内容设计方面入手。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教师应以临床病例为基础,从生活中的疾病入手,讲清楚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病理生理变化。通过课程内容设置,把与临床疾病相关的基础研究内容引入课堂。如讲到细胞增殖和凋亡异常与疾病一章时,教师可通过细胞凋亡的调控、内质网应激介导的凋亡、细胞凋亡调控相关酶实验数据的分析,使学生了解细胞凋亡的机制;讲到休克时,教师可对休克病理生理变化、休克时微循环血流动力学变化、休克细胞损伤相关实验数据和临床失血性休克病例等内容进行讲解。通过案例式教学和分析式教学,使学生认识到病理生理学研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在课堂上,我们还要有意识地安排学生将已学知识融会贯通,并与其他医学课程的相关章节内容相互联系进行讲解。如在讲到肾功能不全时,我们将肾功能不全与前面所学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一章的低钠血症、低钾血症相联系进行讲授;在讲到应激时,我们将应激发生发展过程中内分泌反应机制、热休克蛋白和氧化应激、应激与消化道疾病等方面研究内容与内科学上的消化系统疾病相联系进行讲授等[1]。这些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科研成果在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中的重要性。通过这些活动,也使学生对病理生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一)注重知识的实用性
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知识的实用性,要把与临床疾病相关的研究内容和成果引入课堂。如在讲授病理生理学上的低钠血症时,我们将低钠血症与低钾血症进行比较,使学生了解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的概念和机制,以及临床疾病引起低钠血症和低钾血症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在讲授病理生理学上的急性肺损伤时,我们通过实验数据分析,使学生了解到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急性肺損伤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等内容。在讲授病理生理学上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我们通过最新科研成果分析,使学生了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和内科学上的缺血性心脏病在发生机制和治疗方法等方面的异同点[2]。在讲授细胞信号转导异常与疾病时,我们通过前沿文献中实验数据分析,使学生了解到细胞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细胞信号转导异常导致的恶行肿瘤等方面调控机制的研究和治疗药物研究进展等内容。这些知识与临床疾病有密切关系,所以在讲授时要注意结合临床病例。通过这些教学方法,教师使学生认识到病理生理学是医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病理生理学是研究疾病发生发展机制和治疗方法的重要学科。
(二)重视基础与临床的联系
基础研究的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是转化医学的核心。基础研究的成果为临床实践服务,必须重视基础与临床之间的联系。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我们通过理论联系实际,把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使学生认识到基础研究成果对临床实践的重要作用。如在讲器官移植术后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时,我们通过讲解糖皮质激素对免疫功能的抑制作用及对移植器官造成损害的原因,使学生认识到糖皮质激素对免疫系统是一种保护性作用。在讲到细胞凋亡时,我们通过讲解细胞凋亡与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细胞凋亡在肿瘤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在讲到缺血再灌注损伤时,我们将缺血再灌注损伤与内科学上心律失常和心功能不全相联系进行讲解。在讲到发热时,我们将发热导致机体物质代谢和生理功能的改变,与内科学上恶性肿瘤和心脏病患者解热治疗的关系联系进行讲解。总之,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从基础研究入手,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研究对临床实践的重要性和指引性。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参与基础研究活动,使学生认识到参与科研活动对提高自己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三)引导学生多阅读科研文献
病理生理学教学中,我们把研究方法的学习和科研成果的总结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因此,在病理生理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引导学生多阅读前沿学术文献。如在讲到缺血再灌注时,我们通过查阅文献了解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治疗,并延伸学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钙超载、氧化应激以及多种炎性因子在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通过这些阅读活动,学生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病机制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并进一步了解了缺血性心脏病的最新研究治疗。这不仅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引导和启发学生,还需要教师不断给学生“输入”新知识。随着基础研究的不断发展,新知识不断涌现,教学中我们应该适时地引入新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认识到基础研究在临床上的重要性。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三早教育”推动转化医学在病理生理学教学中的应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3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