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张玉敏 陈媛 王若尧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6期
[摘 要] 课程思政建设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通过现状分析,保定市高校课程思政建設目前仍处于起步阶段。通过分析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挖掘课程思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协同育人机制,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增强社会实践在思政教育中的基础性作用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实现路径。[关 键 词] 课程思政;价值内涵;师资队伍建设;主体能动性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001-04
思政教育不仅是一种知识的学习和传授,更是一种价值的引领、思想的导向。对于前者,可以依靠思政课的开设实现,而对于后者,则必须有更加广泛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等综合性知识与方法与思政课程相配合才能达到。课程思政正是在上述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结果。探索保定市高校课程思政的实现路径,是构建同心圆式高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重要体现。
一、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
(一)课程思政的育人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政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三全育人”思想。进而为高校思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进方向,也体现出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重要性。课程思政作为一种综合教育理念,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重要方面。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将学术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在授课过程中将思政内容融入教学之中,从而使所有课程都能发挥育人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课程思政就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达到潜移默化育人目标的关键一步。从改革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氛围角度来说,思政元素融入课堂,能够使单向传授知识的课堂从冷硬变为有温度,情感的融入使学习变得更有韵味,从而达到育人的目的。过去的教学方式以技能知识为重点,集中于单一讲授,缺少丰富的载体。课程思政理念的实施,让教育工作者超出了知识技能传授者的认知范围,更加明确了要做思想道德的示范者和引领者。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拓多种教学手段和方式将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相联系,并通过以己推人、以己化人,感染、教化学生。教学过程中既要注重知识传授,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的变化。课堂氛围的改变,教师亲和力和感染力的提升,更能让学生同时接收知识与思想情感,减少排斥心理。师生在课堂中产生共鸣,让知识传递更加无阻碍,让德行得到进一步升华。
(二)课程思政的导向价值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在如今的时代潮流下,国际化和全球化是必然的趋势,中国和世界的融合是不断在前进的。在融合的过程中,必然存在着不同思想和文化的碰撞。在不同思想和文化的碰撞中,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高校要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必须把握“高举什么旗帜、坚持什么方向、办什么样的大学”的根本性问题。解决这一系列根本问题的基本方向和核心就是将课程思政与专业课程相结合的新课程体系。
现在的社会是信息化社会,各种网络互联技术不断发展变革,生产和传播信息的门槛降低,一些不良信息也随之扩散传播。在信息良莠不齐的情况下,一些高校教师、学生信息分辨能力不强,易受不良信息影响,导致价值观出现偏差。加强课程思政,筑牢师生思想根基,改变高校存在的片面依赖思政课进行思政教育的现象,改变思政教育和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引导符合社会主义思想的价值观念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有着重大的导向作用和时代价值。
二、保定市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课程思政主体运行体系有待完善
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然存在着运行体系和运行主体。显而易见,高校便是课程思政的实施主体。从主体角度来看,虽然近些年保定市各高校对课程思政有了一定程度的重视,但是受传统理念影响,在建设上还存在着认识偏差,缺乏从顶层设计方面进行系统构建,往往是有相关要求便开展相关工作。在课程思政的主体运行体系上,一些高校仅仅把课程思政作为思政课的补充,因此缺乏相应的制度管理和培养计划,评价考核也缺乏相应体系构建,责任考核主体不明确。作为一门课程,缺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在教学目标、教学评价上也没有相关的文件作为指导。在国家大力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的过程中,部分高校制订并发布了实施方案,但是方案多停留在表面,落不到实处,一些举措难以落地有效实施,课程思政建设没有形成长效机制。
(二)课程思政教师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高校各项工作的开展都离不开教师,课程思政的建设更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力量支持。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体。通过师资力量推动课程思政的发展,一方面需要教师充分理解课程思政的内涵,明确课程思政的建设方向。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掌握实施课程思政的能力,能够实际应用到课堂中,被学生所接受。从现在的情况看,保定市部分高校的教师在这两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首先,一些专业教师对课程思政理念认识不充分,甚至仍停留于“填鸭式”的教育方式,对于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表示不理解,认为思政教育属于思政课范畴。而一部分专业教师则是没有充分把握课程思政建设的本质和规律,认识流于表面,没有深挖内涵。其次,一些专业教师的教育背景大部分与思政教育没有关系,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缺乏深入研究,导致自身思政素养不高,思政理论功底不深厚,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这种结果导致课程思政建设碎片化、浅表化、形式化现象较为普遍,没有达到建设要求。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保定市高校课程思政的价值内涵与实现路径分析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4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