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肖晓军 曾家健 严洪林 发表期数:现代职业教育 2023年16期
[摘 要] 以某高校参评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为例,2017年其参与第一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以来实践性课程占比、师资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生考研率及考公率、参赛获奖情况、就业率等指标的变化,揭示了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对江西高校专业建设质量的影响状况,据此分析了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所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关 键 词] 本科专业;综合评价;江西高校;专业建设质量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3)16-0005-04
在高质量发展成为主旋律的今天,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民众关注的焦点之一。合理设置与调整专业、推进专业综合改革、提升专业办学水平,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重要任务。从国家层面看,教育部在2011年10月印发了《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该意见明确提出要推进高等院校专业评价工作,并指出开展教学评估的目的是促进高等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本科教学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人的全面发展需求的能力;促进政府对高等学校实施宏观管理和分类指导,引导高等学校合理定位、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促进社会参与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和评价、监督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1]。
在此大背景下,江西省于2017年和2022年先后两次启动全省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其目的在于进一步健全本科教育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对普通高等院校专业设置在宏观层面实施监控,同时不断提高各高校专业化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各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实现以上目标,江西省教育厅制订并发布了《江西省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简称《方案》)和专业类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组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对应指标的数据采集、材料公示、定性材料专家评审、评价结果公示等环节[2],在全省范围内顺利进行了两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
江西省的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达到了预先设定的目的,即提高了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利用江西省某高校参评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在2017年至2022年两次参评期间数据指标的演变趋势来分析专业综合评价所达到的效果。
一、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状况简介
(一)全国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开展情况
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工作的开展始于2011年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意见》,自此,全国各省、市、区陆续启动相关工作。最先启动专业综合评价试点工作的是青海省,时间是2011年;2012年,辽宁省、上海市开始试点;山西省、湖北省分别于2013年、2014年启动本科教学评估工作;2015年甘肃省、江西省启动试点。2016年,《关于组织开展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由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发布,之后,更多的省、市、区相继启动该项工作,随着参与省、市、区的增加,工作内容也相应从教学评估转到更为全面的专业评估、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上。
江西、河南、吉林、辽宁、青海、山西、上海、天津等八个省、市于2017年6月完成了综合评价试点专业评估工作。辽宁省在第一轮次中完成153个专业的综合评价;福建、黑龙江、甘肃三个省的专业评价试点结果并未发布,也没有展开新的评估工作。
(二)江西本科专业综合评价状况
《江西省2015年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试点工作方案》等三个文件于2015年9月印发,并之后发布相关通知,同时发布本科专业综合评价试点工作的具体实施方案;评价工作实施对象及范围涉及7个学科门类26个专业类中66个专业,并在2016年6月以具体排名的形式公布评价结果。至2018年,共有24所普通高校895个专业点、13所独立学院238个专业点参加评价。2022年江西省启动新一轮评估,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共有26个所普通高校参评。
在江西省2017年与2022年两次专业综合评价中,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类)指标体系大致相同,仅存略微变化。在2017年的第一轮评估中,有8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34个观测点。指标体系中的一级指标是教学资源(权重25%)、生源情况(权重15%)、本科教学工程与教学成果奖(权重20%)、教学质量(权重15%)、培养模式(权重15%)、培养效果(权重10%)、思想政治工作(满分5分)、专业特色(满分10分)。从8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可以看出,教学资源占比最大,其次是本科教学工程与教学成果奖,最后是培养效果。
而在2022年江西省專业综合评价中,采用的评估指标体系情况是:8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和59个观测点。其中一级指标分别是:立德树人(权重10%)、培养模式(权重10%)、培养能力(权重25%)、教学质量(权重10%)、学习质量(权重15%)、就业与发展质量(权重15%)、质量保障(权重5%)和特色与社会声誉(权重5%)。
可见第二轮评估相对于第一轮评估,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均发生了一些变化,不再考核生源情况和教学资源,一些指标权重进行了调整:如培养模式权重从15%调整为10%;教学质量权重从15%调整为10%;细化了培养效果,分别从培养能力、学习质量、特色与社会声誉三个方面观测培养效果,三方面权重之和达到45%;增加就业与发展质量考核,去除本科教学工程与教学成果奖指标;以立德树人代替思想政治工作,考核从5分满分调整为权重10%,与培养模式权重相同。 相关阅读:
-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本科专业综合评价对江西高校专业建设质量的影响研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4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