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论文从宋代出版业背景、出版业特征、出版业对后世的影响三个大方面展开,阐述了宋代出版业的繁荣。五代十国对宋朝的影响是很大的,宋朝之所以重文抑武、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相处模式与五代十国有着很大的关系,而这些宋朝政策又与出版业有很大的关系,本论文立足五代十国的背景下展开对宋代出版业的影响;宋代出版业是出版史光辉的时代,出版业比较成熟,出现了自己的特征,在版式、装帧、文字、内容、管理方面都有新的突破。
关键词:宋代;出版业;繁荣;书籍
宋代是我国历史朝代中很有特点的朝代,这一时期,社会大动荡,辽宋金元此消彼长的趋势使得宋朝具有了不同于往常的特征。社会动荡引发了人口的流动、思想迸发、文化繁荣。宋朝就具有了自己的朝代特点:大繁荣中的大动荡。这一时期的文化也在这样的背景下异常繁荣,出版业在这一时期也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1 五代十国对宋代出版繁荣的影响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了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三者又相互依存。出版业是文化产业,文化的繁荣离不开政治和经济所创造的的条件,文化就在社会大背景下运作着自己,宋代的出版业之所以繁荣也与宋朝政治和经济有着必然的联系。宋代是我国朝代中历经风云变化的朝代,这一朝代在经历了五代十国时期的动荡后,才形成了不是很稳定的政治局面。五代十国时期是动乱的年代,这一时期中国四分五裂,朝代更替极为频繁,所谓五代十国就是梁唐晋汉周,这段时期是中原与周边少数民族的矛盾比比皆是、中原内部政权间的藩镇轮番作乱,士子择主而士,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亡国与篡权成为这一时期最为显著的特色。直到赵匡胤黄袍加身,中原才步入了统一的正常朝代轨道。宋朝结束了五代十国野蛮、动乱的局面,实现了大一统,社会逐渐稳定下来。宋代实现了统一,人民也有了时间和精力将生活的感悟也成文字,文化有了大量资料和底蕴,时代需要出版而催化出版业的繁荣。
2 宋代出版特征
宋代的出版史出版史上辉煌的一页,宋代出版的善本仍然是我国重要的文史资料和出版研究的重要史料。在宋代雕版印刷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出现了大量雕版印刷的书籍,宋代雕印的书籍刻印技术较高,工艺精良,因此出现了独具的文献学价值的宋版书。
宋版书成就了宋朝出版的特色。宋代书籍还有版式上的特点,北宋出现了白口、左右双栏或四周双栏,也有一些早期刻本采用四周单栏。南宋流行黑口。版心中往往标出书名、卷次、页码及刻工姓名,有的还标出字数。官刻本卷末一般镌刻有校勘人衔名,坊刻本则多有书耳和牌记。宋代所刻书籍字大悦目,行格疏朗。
宋代造纸技术较为发达,印刷用纸品类繁多,大致有竹纸和皮纸两类。这一时期的装帧形式由唐代的旋风装、经折装发展为蝴蝶装和包背装,为后世现在装帧形式起到了重要作用。宋代的插图形式也有的突破性进展,出现了书籍的中间插图和连续插图。北宋的印刷技术主要是雕版印刷术和活字印刷术,其中雕版印刷术是主流,雕版术流行起来,出现了官刻、私刻、坊刻三大刻书系统,浙、蜀、闽三大刻书中心最为著名。刻木选材集中于梨木、枣木,这类木材刻出来的模板比较清晰、匀称。除了雕刻技艺高超外,雕刻的质量也很高,这一时期的雕刻技术成熟、雕刻人才的知识水平也较高,因此宋代流传下来的书籍的出错率也是很少的。这也是宋代书籍易出现善本的原因。
官刻,是指国家机构出资或者主持的图书刻印活动。我国发明的雕版印刷技术,最先是在民间使用,直至五代后唐,才有冯道奏请和主持刊印《九经》,这是我国最早的官刻本。私刻的出版主体多是士人学者,所刻书籍的牌记多刊自家堂号、宅名或书斋名等,其刻书多以学问崇尚、文化推广、知识传播为目的,并不以赢利为动机,所以重视质量,校刻精审。坊刻的出版主体是书商。我国早期印刷品多为坊刻本。它的刊刻,标志着印刷术从民间走入官府。坊刻本即书铺所刻的书。它们除了刊印经、史、子、集四部书籍之外,主要刊印佛经、俗文、杂书等民间读物。现今有铺名可考的,在临安和建阳两地,尚有四十多家。其中最著名的是临安府陈宅书籍铺。书肆主人陈起,字宗之,自号陈道人。他擅长诗文,与当时江湖诗人相唱和,编著《江湖小集》刊行于世。他的儿子陈解元,名思,也开设书铺。陈氏父子刊印的书籍,在卷尾都分别题有“临安府棚北睦亲坊南陈宅书籍铺”或“临安府棚北大街陈解元书籍铺”一行牌记。著名书坊,多设在棚北大街。所以,书坊本又称“书棚本”。陈氏书籍铺印书,纸墨工料多选上等,刊刻技术高超,是坊刻本中的精品,极为后世藏书家所珍视。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简述宋代出版业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