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对县域内36个乡(镇)、361个行政村的地灾灾害及隐患进行逐一排查,野外实地调查了4146处地质灾害及隐患调查点,主要调查内容有灾害及隐患的分布范围、规模、结构特征、影响因素和诱发因素等。对县域内地质灾害及其形成地质环境条件进行了系统的详细调查,基本查明了地质灾害及其隐患的分布、形成环境地质条件和发育特征;并结合地质灾害点的发育密度,采用影响因子叠加法对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划分灾害易发区;进而根据易发分区、灾害点的危险程度及威胁范围,结合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国民经济建设划分出危险性程度分区;最后提出该区域的防治规划建议。
关键词: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易发区划;修水县
修水县位于江西省西北部,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为江西、湖北、湖南三省交界处,介于东经113°56′~114°56′,北纬28°41′~29°22′之间。境内地势周高中低,西高东低,中部为丘陵、岗地,修水河沿岸有狭缓谷地;调查区内气候湿润,雨量充沛,雨季时暴雨多、时空分布很不均匀,极易诱发各种不良地质现象,导致该区内地质灾害较为发育。
1 调查区概况
修水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变化分明,但由于受山区地形的影响,地区之间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多年平均气温为16.6℃。历年平均年降雨量为1617.2mm,年最大降雨量2358.8mm,年平均降雨日157天,年均暴雨日数5.2天,最大过程降雨量548mm;月最大降雨量629.2mm,日最大降雨量232.5mm。由于受地形和东南季风影响,降雨量在时空分布上差异较大。时间上,降雨量主要集中于4~7月,占全年雨量的55.4%;空间上,降雨量西多东少,山区多平原少。县境内水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75.1%。
地貌类型主要有中低山、丘陵、垄岗、盆地及堆积河谷,其中中低山面积为3186.62km2,占总面积的70.74%;丘陵和垄岗地区花岗岩出露较多,常见风化残积层,属于地质灾害易发区;盆地主要有碳酸盐岩类地层,岩溶发育;堆积河谷主要有亚粘土和砂砾组成。
2 地质灾害调查
本次调查按照《实施细则》(修改稿)[1]及《1:5万崩塌滑坡泥石流调查规范DD2008-02》[2]的要求,对区内的地质灾害做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共完成1∶5万SPOT5影像数据(2011年版)遥感解译面积分别为4504.68km2,1∶1万遥感解译面积65km2;野外调查点数共计4903个,调查点平均密度为1.1个/km2。其中滑坡456处,崩塌723处,不稳定斜坡2947处,泥石流13处,地面塌陷7处,搬迁避让9处,地质环境点676处,其他调查点72处。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区域内主要地质灾害及隐患有:滑坡、崩塌和不稳定斜坡,并具有数量多、分布集中、规模差异大、引发因素清楚的特征。本次调查的地质灾害和隐患中大型的有4处,2处为崩塌,2处为不稳定斜坡;中型有61处,其中滑坡4处,崩塌14处,不稳定斜坡43处;其余均为小型。
3 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成因分析
(1)地域分布:修水县地质灾害与隐患点为4146处,分布于县境内所有的乡镇及风景区,,平均密度0.92处/km2;灾害(隐患)点数最多的是水源乡,有392处,占总数的9.5%,其次为黄龙乡,有335处,占总数的8.1%;灾(隐患)点密度最大的也是水源乡和黄龙乡,分布高达到8.71处/km2和5.36处/km2。
(2)与地形地貌关系:地质灾害(隐患)点大多数位于构造侵蚀中低山区,标高200~400m之间,共有2548处,占总数的61%;其次是构造剥蚀丘陵区,有707处,占总点数的17%;分布在其他区地貌单元的地质灾害及隐患较少。
(3)与岩类关系:滑坡、崩塌及斜坡隐患分布在岩浆岩类区共有1958处,占点其总点数47%;变质岩类区有906处,占比22%;碎屑岩区为736处,占比18%,碳酸盐岩区和松散岩区分别有325处、221处,占比8%和5%。主要与近年来工业园区发展、城镇化及新农村建设密切相关。
(4)与气象关系:地质灾害点多发生在多雨年份、多雨季节和暴雨时段,4-7月份是县境内发生地质灾害的高发时期。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且地质灾害的发生数量与降雨量及降雨强度呈正相关;
(5)与人类工程活动关系:县境内人类工程活动主要有公路建设、水利水电开发、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矿山开采、茶林开发等。其中最常见的是建房切坡,其次为公路切坡。统计表明,99%的地质灾害(隐患)点与人类工程活动有关,可能引起失稳的因素中,开挖坡脚占50%以上。
总之,修水县地质灾害形成和发展的控制因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以地形地貌、岩性、地质构造、植被等地质环境背景为内在因素,以人类工程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和改造为外在因素,以降雨为诱发因素,所有这些因素是共同作用,互为影响的。从内在因素来说,以下地区(地段)易产生崩塌、滑坡:山高坡陡地段,岩石风化强烈、残坡积层发育的斜坡地段,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地段,顺向坡地段。
4 地质灾害评价
对地质灾害的评价主要是通过分析地质灾害发育条件、灾害及隐患点各要素的统计情况,划分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和危险性程度分区。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江西省修水县地质灾害调查及防治建议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4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