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银行保险作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创新产物,自其产生以来便受到实务界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从我国银行保险的三个发展阶段来看,总体上具有前期起步晚、合作层次低,后期发展加速,层次逐步提高的特点。但囿于现行政策和自身发展水平的限制,我国银行保险存在着长期发展战略不明晰的问题。本文基于安德鲁斯的SWOT工具对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环境进行了分析,并在四种战略组合的基础上进行了归纳,提出了产品战略、渠道战略、协同战略三大战略,以期能为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提供正确的指引。
关键词:银行保险;金融;战略
1971 年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对法国麦迪卡尔(Medicale)保险公司的收购正式揭开了银行保险的大幕。作为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以及金融创新的产物,银行保险自其产生以来便受到金融实务界、理论界的广泛关注,并在银行和保险的相互博弈中不断成熟壮大。众多老牌金融公司都试图通过新设、控股、一体化等方式建立起自己的银行保险业务体系,以此在金融需求多元化、竞争白热化的时代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市场地位。我国的银行保险发展起步较晚,在实际经营中也因国家政策不明朗、自身缺乏清晰的战略定位而处于“光脚踩香蕉,滑到哪算哪”的状态,造成在银行保险业务建设上的战略引导性和积极主动性不足。战略的模糊和错误对我国银行保险的发展和完善是极为不利的,正如迈克尔·波特所警告的那样,危险的战略意味着危险的企业。因此,笔者试图通过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环境的分析,进而提出具有适用性和前瞻性的战略建议,以期我国银行保险能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步走向规范化、综合化和全球化。
1 对我国银行保险概念的厘定
银行保险自20世纪70年代初步萌芽以来,经过40多年的发展,其模式和理念在欧美国家已经趋于成熟。目前在银行保险较为发达的国家,通过银行保险实现的保费收入占到市场业务总量的60%,以至于瑞士再保险旗下的西格玛(Sigma)杂志称之为“The bancassurance phenomeno”,并对银行保险(即Bancassurance)作出了一个较为简略的定义:通常指银行销售保险产品或保险公司销售银行产品。多利萨·K.弗勒则从销售渠道角度认为其仅仅是“利用银行渠道来销售保险产品”。美国的迈克尔·D.怀特认为银行保险是“由银行及其分支机构或银行同保险公司以资本为纽带进行合作的机构,经营具有资产管理功能的保险类产品、交叉销售银保合作所能带来的任何产品和服务”。在国内,张洪涛在其所著的《银行保险》(2003)一书中对其作了如下定义:即银行保险是“保险公司和银行采用的一种相互渗透和融合的战略,是将银行和保险等多种金融服务联系在一起,并通过客户资源的整合与销售渠道的共享,提供与保险有关的金融产品服务,以一体化的经营形式来满足客户多元化的金融服务需求。”胡浩(2006)、方国斌(2010)则从金融创新的角度认为银行保险是在渠道、产品、制度以及组织模式上进行创新的集合体,是银行产品工具与保险产品工具复合,银行业务与保险业务交互渗透、银行资本与保险资本相互融合的产物。
综合国内外学者对银行保险定义的阐述,不难看出学界对银行保险所作界定的差异主要在所基于的发展阶段和合作范围的不同,具有明显的演进性,笔者对此概括为:在银行保险发展的初级阶段,一般地被作为新的销售渠道来理解和经营,银行基于补充信贷业务的需要而充当保险公司兼业代理人的角色;发展阶段,则更多地被作为一种资本渗透、业务融合来理解和经营,银行和保险公司为应对来自同行以及相互之间的竞争,开始主动拓展银保业务,并出现了银行主导和保险公司主导两大模式;在当前,银行保险则向更高层次发展,即作为一体化、全能化的金融集团下的核心业务来理解和经营。我国的银行保险虽然受欧美金融业实践的影响较大,但我国因保险企业实力相对较弱等原因,实际上保险公司开展银行业务并未取得显著成功。并且分业经营的限制使得我国银行保险也不能完全适用西方的理念。鉴于此,笔者通过比照上述不同时期和阶段对银行保险的理解,认为我国银保基本处于初级和发展阶段之间,并且是商业银行主导模式,因此倾向于将其界定为:所谓银行保险,即是银行(含邮政储蓄)通过与保险公司签订分销协议、达成战略合作、海外间接控股方式实现对保险业务的介入或经营。
2 我国银行保险的阶段性特征
2.1 起步阶段(1991-1998年)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战略的思考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4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