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古典诗歌蕴含着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是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朗读、诵读、细读、品读诗歌能够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学生的文学感悟,陶冶学生的艺术情操,养成多品味、多揣摩、多联想的语文学习习惯,激发正义感、爱国情,感受古人博大幽深的情怀,进而养成良好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古诗品读;人文素养;关联性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民族,在其悠久的历史演进中,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五千年的优秀文化更是熔铸了不计其数脍炙人口的诗篇,灿若星辰的诗歌蕴涵着无穷的艺术魅力,它彰显了炎黄子孙团结奋进、自尊自爱、乐于奉献、自强不息的精神,这些精神是学生学习和继承祖国语言文化的最好素材。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运用古诗品读教学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是一个有益的尝试。鉴于此,本文试图以古典诗词为突破口,谈谈古诗品读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中的作用。
1 古诗朗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形象,利于激发正义感、爱国情
中国古典诗词中那一首首抒情诗,抒写了诗人的爱国思想,那字里行间挺立着一个个不屈的民族灵魂,铸造了中国的辉煌,他们都是中国的脊梁,,是我们为之自豪的民族之魂。在进行诗歌教学时,我们要善于引导学生深入解读形象,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使他们产生强烈的责任意识和浓浓的爱国热情。
在朗读《将进酒》时,我们要引导学生欣赏李白“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那种坚贞不屈、满腔热血的豪迈情感;在诵读《满江红》时,我们要带领学生感受民族英雄岳飞“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精忠报国的豪情壮志;在品读《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时,我们要让学生体味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那种撼人心魄的爱国之情。
解读古诗歌中的这些形象,可以使学生激情澎湃,增强正义感和责任心,从而内化为报国热情。
2 古诗诵读教学能够增进学生的情感体验,助其陶冶情操,涵养心灵
古典诗歌讲究韵律、讲究情感的抒发,富有音乐美和人情美。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把握节奏感,领悟作者的情感很重要,作者恰恰是通过诗中的节奏来抒发其情感的。培养学生的诵读能力对其能真正领会诗歌的情感内涵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若学生只是一味的背诵,不去把握诗歌的节奏感和诗歌本身蕴含的情感,想进一步理解诗歌的内在特质,那是很困难的。
所以,在诵读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在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节奏和情感这一环节大下苦功。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方法:首先,教师作示范朗读或播放音频材料,以此来指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掌握节奏。其次,教师带领学生放声朗读,读出节奏、读出语感、读出韵味,读出意境,读出意蕴。再次,灵活变动诵读方式,可采用范读、齐读、听读、背读、自由读、配乐读等。最后,让学生相互交流诵读后对诗歌本身的理解。
抓好诵读教学,不仅使学生能领略到诗人的丰富情感,而且还能使学生的心灵得到熏陶,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
3 古诗细读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使之养成多揣摩、多联想的习惯
古典诗歌意蕴充沛,情感跌宕,思想跳跃,多采用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咏史寄兴,即事感怀,多用映衬渲染、虚实相生等手法。在学习的过程中若不去联想,恐怕难以领悟其意境、意趣,这就需要我们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所谓联想,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即把全部混乱的记忆,照其相似处或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相近点进行分类概括,从而达到理解某事物的目的。对此,我们应引导学生细细揣摩,启发学生展开联想,使其领会诗句深邃的意蕴和含蓄的感情,让学生进入到一种超越现实、超越时空的审美共鸣境界。
例如,读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是一种雄浑豪放的情感,一种欲有所为而不能为的感慨,短短的二十二个字,展现的是诗人报国无门、英雄无用的愤懑和怅惘。要读懂这样的诗歌,就需要结合作品及作者的经历加以合理的超时空联想,分析诗歌的意蕴和情感,并联想与之相类似的其他作者作品,从而形成一种对这一类题材的诗的概括性理解。这样才能更容易的对这一类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思和意蕴有更深把握。
4 古诗品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领悟古人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和人文情怀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古诗品读教学与学生人文素养养成的关联性研究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5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