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的方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的核心。笔者在《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在实践中,对教学中的关键进行研究、反思,以期为其他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信息化;翻转课堂;反思
项目:学院教改课题(14JY05)研究成果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整个社会的信息化进程加快,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鲜明的时代特征,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的全面深度融合的方式,已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改革的核心。翻转课堂是变革传统课堂的一种有效方式,目前在国外已经有许多实践性研究经验证实了其有效性,国内许多中小学已经着手相关的教学应用,如重庆的聚奎中学、上海的杨思中学等,而在高职领域还未得到大规模的应用,存在叫好不叫做的现象,笔者在《网络数据库技术》课程教学中尝试翻转课堂教学,要求学生课前完成针对知识点和概念的自主学习,课堂上进行解答疑惑、汇报讨论,课后进行知识巩固,在实践中,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研究、反思,为进一步的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2 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几个关键问题
2.1 教学内容设计
根据课程的教学目标,结合项目驱动教学思想,选取学生选课系统作为课程的综合项目,并按照数据库系统开发流程将其划分为7个一级子项目,每个子项目可进一步划分成15个二级子项目,分别对应各自的学习任务和知识点。针对各个子项目,制作学习任务单、微课程视频、操作演示动画及相对应的进阶练习,形成微课程资源,并且在进阶练习设计为基础练习、拓展练习及综合练习三个层次。
2.2 教学活动设计
翻转课堂主张课前学习知识,课内内化知识,课外巩固知识。为了确保学生自主学习的质量,在课前阶段,一方面将微课程教学资料在课前上传到世界大学城空间、百度云空间、QQ空间、微课网等平台,供学习积极性好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并完成相对应的基础练习;另一方面,对绝大部分同学来说,知识的自主学习过程放在课堂中,在教师的监督下在限定时间内完成。同时为保证教学效果,教学全程在机房完成,上课期间断开与外网的连接,而将教学微视频及相关教学资源在课前上传到FTP服务器中,供学生自主学习并完成基础练习;与此同时,提前完成知识学习的同学可进一步完成拓展练习、综合练习或进入下一任务的学习。与此同时将学生划分为若干项目组,确定项目负责人,并确保每个分组有1-2名基础较好的同学。在自学的过程中遇到问题,可向同组的其他同学请教或讨论,解决不了的可向教师寻求帮助。教师通过教室巡查收集问题,对于普遍问题,集中进行讲解。对于个别问题,可以指定完成的好的同学为小老师,负责解答其他同学的疑问。对于综合练习,一般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小组在完成后,向全班展示,分享交流学习心得。课下,学生除了在PC机上在线巩固知识,也可借助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下载视频资源开展移动学习,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将线上、线下充分结合起来,让学习无处不在。整个教学过程如图1所示。
2.3 学习过程管理与评价
在整个翻转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监管显得十分重要,它为全面、综合的评价学生的课程能力提供重要依据,将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会影响翻转课堂教学的顺利开展。因此为每位同学建立学习成长电子档案,实时记录学生的学习成长情况,并且以图形化形式显示,让学生看到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从而累计成就感,让他们感觉原来我可以学好的,增强自信心。在自主学习环节,线上根据大学城的登录次数、在大学城中发表的作业情况、留言的情况进行记录,在QQ、微信中参与讨论的次数、提出话题的次数进行统计;线下,则根据课堂上的专注程度、基础练习的完成情况进行记录。在讨论环节,统计发言的次数、帮助指导其他同学的情况及综合项目展示、分享情况,进行实时记录。最后将形成性评价、自我评价、同学间互评、综合项目评价、期末卷面评价来综合形成对该学生的课程综合评价,避免了一考定性的武断做法,实现专业能力、自学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等综合能力的提高,实现人的全面、个性化的发展。
图1 项目式翻转课堂教学
3 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
3.1 翻转课堂教学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关于翻转课堂教学的思考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5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