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公民的隐私权与知情权也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一方面,公民需要获得国家、社会、他人在经济活动中、社会生活中的各类信息以满足自己的生产发展需求;另一方面,公民又希望自己的个人信息不为他人所知,希望自己的信息得到社会的尊重。因此在知情权的、隐私权的行使和主张过程中便会产生冲突,如何协调两者之间的关系、减小冲突,以及协调过程中应该坚持的原则是我们要探讨和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隐私权;知情权;冲突与协调
1 隐私权知情权概说
分析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表现形态是处理协调二者冲突的基本方法,是我们处理问题的基础,因此我们须先明确隐私权与知情权的权利概念、属性、特征等基本问题。
1.1 隐私权的概念
隐私权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宁、私人信息秘密受到保护,不受他人非法干扰、知悉、搜集、利用和公开的一种人格权。而且公民对此权利享有绝对权。
1.2 知情权的概念
知情权又称“知悉权”,是指知悉、获取外部信息的自由、权利。知情权根据权利内容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知政权,即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知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活动及背景资料与国家所颁布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的权利;(2)社会知情权,即公民有权知道其所感兴趣的各种社会信息的权利;(3)自然人信息的知情权,即公民享有了解涉及本人和与本人有重大利益关系的其他自然人的相关信息的权利。
2 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表现
隐私权与知情权是一对“此消彼长”的关系,二者不仅在学理上存在着冲突与矛盾,在实践中二者之间的冲突也不容忽视。从隐私权与知情权冲突的性质可以分为公法领域的冲突和私法领域内的冲突。
2.1 隐私权与知情权在公法领域范围内的冲突
1.公众的知情权与国家公务员的隐私权的冲突
国家公务员由于其自身工作属性的原因,其权力的行使具有一定的公权力性质,代表国家的意志,而公民个人的隐私信息可能关系到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在参与政治生活或者行使知情权的过程中就会触及到公务员的个人隐私。比如,公众在检举揭发、信访、监督的过程中就需要知道相关公务人员的姓名、邮箱、信箱甚至是电话等联系方式。公众在进行监督过程中也可能会了解到公务人员的简历、财产状况等个人信息。
2. 政府信息的隐私权与公众的知情权之间的冲突
一国公民享有对国家发展状况,国家在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生态文明领域的措施,关系民生的重大事件等的知情权。政府有责任、有义务公开信息,保证公民知情权实现。比如,重大自然灾害(地震、海啸、泥石流)、疫情(“非典”、“手足口病”)国家应及时履行对外发布信息的义务,这样公民才能及时做出有利判断,减小损失,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但是政府在保证公民知情权实现的过程中,也应该把涉及国家经济、政治秘密的部分“隐藏”起来。公民知情权的行使以不得以损害国家、社会、公共利益为前提。
2.2 私法领域内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
1. 公众人物的隐私权与大众的知情权之间的冲突
公众人物的范畴在我国虽然没有具体的界定,但通常我们理解的公众人物主要是指在社会上享有一定知名度的,在体育、文化、影视等方面有一定影响的人物,比如体育明星、电影明星、歌手、作家等等。大众都会对公众怀有猎奇心理,想要了解到自己喜欢的明星的喜、习惯、恋爱史等等涉及个人隐私的事情,更有甚者会跟踪、偷拍明星。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会侵犯到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公众人物的个人隐私较之一般大众的个人隐私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但这种限制与其社会影响力是对应的。
2.学生的隐私权与学校的知情权的冲突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39条规定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教师法》中也涉及到教师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的内容。因此我们可以推出学校、教师不得侵犯学生的隐私权。众所周知教师负有教育学生、关注学生道德、智力、体育、文化、劳动、美术等全方位发展的义务,但是学校、教师对学生的知情权不能侵犯学生的隐私权。比如,教师不能以关心学生为借口而去翻看学生的日记、手机信息;学校不能以确保寝室用电安全为借口不经学生允许私自闯入学生寝室。
3 隐私权与知情权产生冲突的原因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事事有矛盾,事事有矛盾。隐私权与知情权是一对矛盾的共同体,两者产生冲突有一定的原因,下面笔者从两个方面分别论述。
3.1 权力本质不同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试析公民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冲突与协调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227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