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敬华
一、创设情景,培养兴趣,让学生萌发口语交际的欲望
训练口语交际能力,要为学生创造适宜的情境。口语交际训练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光是说什么,还有怎么说。从提高口语训练效果的角度看,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宽松、愉悦的口语训练的环境是十分必要的。一些以介绍知识的课文,老师可以让学生当解说员、导游,锻炼其说话能力。学完《桂林的山水》,就让学生当导游,向游客介绍桂林的山水,解答游客提出的问题。让学生充分扮演导游和游客的角色。学习《小熊真可爱》后,指导时让学生注意说话的语气、表情来表现课文中人物的性格,可先在小组内联系说话,再代表小组向全班汇报,鼓励他们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来丰富语言内容。
二、结合学生的生活训练,形成爱说的习惯
要想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水平,还要课内外结合起来。不只是在课内进行训练,还要和学生的日常活动结合起来。不仅要训练说的能力,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的习惯。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应留心利用和创设各种说话情境,鼓励学生多说话,尤其是当众多人的面前说话。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是学生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良好的平台。让学生去观察社会、观察大自然,将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进行总结,把它表达出来。回到班级教师给他们创造表达的机会,如课前三分钟的时间,班队会的时间。
三、引发争议、让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发展
在教学中常常有一些争论的问题,教师创设条件引起学生进行双方面的争辩,激发学生的兴趣。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课的教学时,教师创设“地球资源枯竭,可以到月球或其他星球上居住”,让正反两方面不同意见的同学展开争辩。在激烈的争辩中教师要提醒学生语言表达的规范、完整,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尊重对方,听清对方的意见。出现这样内容的课文很多,教师要利用好教材。
四、对学生口头表达的训练,要建立激励机制
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学校应建立训练激励机制,形成制度固定下来①严格要求学生讲普通话,说话要完整。②要求学生发要清晰、准确,没有方言土语、说话不重复罗嗦等内容。③课堂教学要有多的时间让学生做“说”的训练;④每学期都要开展有关说的活动,如讲故事、口头作文、演讲等形式。⑤不同的年级对口语表达有不同的要求,每个学段都有不同……这样学校有一系列口语训练的方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全面落实。使口语训练得到保障,为今后的口语交际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单位:吉林省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池西区第一小学
相关阅读:- 《新课程》杂志征稿通知
- 论文发表中的DOI是什么意思
- 《新课程》杂志论文知网收截图
- 新课程杂志主管单位主办单位说明
- 如何提高发表论文的“命中率”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每版字数调整为2000字
-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中国知网全文收录截图
- 中国知网期刊大全检索《现代职业教育》杂志
- 编辑在论文发表工作中的重要性
新课程杂志社提示:
本文标题:培养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
当前网址:http://www.xinkecheng.cn/laigao/3738.html